海的五行意思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海”泛指水,与“天”相对。 “海”是五运六气基本盘的起点和归宿。 十二地支中的“亥、子”,在古天干支记日法中,正是月之始,又属于北方,“亥子”又被称为“渤海”或“北海”。 “未己”在季夏六月,此时阳气盛极,阴气始生,万物茂盛,枝叶柔软而垂,有似于海水之形,因此被赋予“厚重多恩,润泽不刚”之意。 四季最后一个月“戌亥”,如天地之交,阴阳之交,故称“大海”。
《史记·律书》:“太史公曰:……其民候星辰风云气,候日曜之所光集,以察吉凶。是故大征伐,则有地动山崩,彗星流陨。小征伐,则有风暴疾疫,昏蒙雨雹……”可见古人对气候变化与战伐征讨之间关系是有研究的。因“海”为咸水聚汇之处,可泛指江河湖泽,故引申出“广博”、“宽容”之义,由此再引申出“福气”、“恩泽”等含义。
由于“河图”、“洛书”流传下来只有各经数,没有文字,后人无法得知发明者本意。于是后人根据“河图”“洛书”与干支、五行以及后天八卦的关系推衍出一套完整的推算数学体系——紫金山天文台简体字排印本《新编周易图解》即由这一体系推出,至今广为应用。这套算法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分,春分之前属于木,之后属于火;一日之计在于子时,子时之前属于阴,之后属于阳。
由此可以推知,一年的开始(立春)和一天的开始(子时)都在阴阳交替之际,都蕴涵着巨大能量。所谓“天开于子,地辟于寅”即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