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在五行中属什么?
汉字“楷”,其字源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楷的甲骨文字形是“小”字的变体(或简化),象人站立之形;上部横划表示人的头、颈,中间一竖划表示人体的中轴和躯干,左右二竖划代表双臂,下部的三短横象征双腿与双脚,其造字本义指一种直立行走的行走姿态。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相似。 小篆对金文中形体进行规范简化,其基本笔画变为“十”“木”(或“十”“木”合体),隶变后楷书写作“楷”。 “楷”的“十”“木”为“木”——这个写法应该是出于实用考虑——因为“小”如果只用一竖的话很难认作“亻”来,所以这样写可以很清晰明了地看出“亻”——而“十”作为“木”的符号化表达显然更合适些——“木”既表达了“木”又表示了“十”“木”的含义。
关于汉字中的“五”,有这样一个传说:黄帝时代,有一个叫仓颉的人,发明了文字,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请仓颉到天宫去,准备将天下万事万物的名称都赐给他,让他做天下人生的总会计。于是,就在现在北京房山区的云岗,建了一座“天书堂”,准备赐字给仓颉。但玉帝又怕仓颉学会了天书的全部内容之后回到人间会做出坏事来。于是就规定仓颉每天只能看一半,第二年再让仓颉把看过的全部记下来。可是第二年再赐字时,仓颉把看过的一半全都忘记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有一天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满山遍野都是大小一样的“之”字形的树根。仓颉突然灵机一动,明白了玉帝的原意是想用这些“之”字形来作为记事的符号。从此他按照“之”字的形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就是现在的汉字。由于这种汉字像树木的枝干一样具有“不弯不折”的特点,因此被称为“方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