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五行属什么?
首先,在现代汉语里,“聪”是动词,意思为听觉灵敏;而其名词词性的含义早已被“耳朵”一词取代了(当然,在某些方言中还有保留)。但即使以动词看待,也跟“智慧”无关——聪明、聪颖表示的也只是听觉敏锐而已,而不是说“有智慧的人听觉才敏锐”——这一点需要弄清。 在古代汉语里,“聪”作为动词时,一般不取“听力好”的意思,而是取“听取”或者“辨别”的意思: 《荀子·劝学》篇里有这么一句话“不闻何文?不见何志?不能精音而听聪”,杨倞注曰:“闻声而不审,故不知善不善。见物而不辨,故不知然不然。”这里的“聪”便是辨别的意思。 再如《礼记·中庸》里的句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郑玄注:“好之者好其言语,乐之者乐其义理。”这里的“聪”就是听取(语言)的意思。 而《尚书·舜典》中记录尧对舜的评价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宾于四门,四级乃达。百官总己以听焉。不至怨言。”孔安国传:“四方之门,待宾接养。朝廷政教,至四级乃得通达。群臣各统所职,不得越职言事。上下无怨心。”“达”的意思是通晓。也就是说,“聪”在这里是听、分辨、知晓的意思。
再来说说第二个词——“明” 先来看看“明”字的本义。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看,“明”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月”、“八”以及一横划(可能是代表未完成的符号化的日,也有说是“目”的讹变)。“月”不用说了吧,即月亮(这里不是指具体的自然现象,因为古人是不区分新月和残月的);那这个“八”又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里说它是“相逐切”,也就是xiàng zhú qiē,那么按照当时的发音规则,这应该是个二声的押韵短句,所以“八”的意思应该是“追逐月亮”这个动作或行为。因此,“明”最初的意思是指晚上追逐明月的行为或者活动——白天当然没有这种活动啦~ 所以从“明”字的本意来说它和“聪”是没有联系的……不过,既然有了“追月”这样一个动作,自然也就产生了一连串的动作和结果——比如追着月亮跑难免会摔倒啊,会摔到啊就会蹭破皮呀什么的……于是“明”就产生了另一个引申义:明白清楚,与“愚昧无知”相对立。
综上,在古代汉语语境当中,这两个词都没有和智慧关联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