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字五行属什么?
汉字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京剧一道,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汉字的结构特点被总结为“三书六义”,而其中“三书”指的就是象形、会意和形声三种造字法,所以一个汉字的字形中可能同时包含了这三个要素。
首先,从字形上看。嫣字是左右结构,左形右声,其偏旁是女字旁,而带有“女子”偏旁的字本意多与女子有关,因此“女字旁”的字多从“爱美”、“求美”的角度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女性的相关看法和审美情趣。
嫣字的声符是“焉”。“焉”字的本义是兼词,即指示代词“于”加代词“是”,合起来是“于之”、“于此”的意思。而在金文中“焉”的字形像个人仰着头、伸着舌头往高处看的样子,并且在造字时还特意强调了头发和耳朵(即字形的上半和左右部分),也就是说古人在造这个字时已经预设了人们的正常视角,所以该字形反映的是以耳朵和眼睛为代表的头部由原处(之)抬起(于)的情景,因此“焉”字的引申义有三个:伸长脖子、抬高头部、仰脸张口以及与此相关的副词“然”(……的样子)和连词“焉”(于是、乃)。因此,嫣字的基本义应该是女性抬头挺胸张口的样子。
嫣字形容女子的容貌,其字形暗示其头发(字的左上)光泽(字的右侧)红润(字的右下),由此可以推测,“嫣”字最初是指红润的女子头发的光泽,是一种比较偏重于描述的声音与色彩兼具的拟声词,后来被用来形容面容娇美的、眉目传情的女子容貌和美好的微笑,进一步演化成一个富有弹性和动态的词汇——女性抬头挺胸张口的娇媚样子,即“妩媚”、“娇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