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故事?

吉晨霞吉晨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故事一:慢郎中

他是医学界的“慢郎中”,别人只需半小时看的病,他可能要花1小时,因为“差不多”在他的字典里从来都是个模糊的概念;他是医院的“老油条”,10点上班从不迟到,但一上班就找不到人,不是去交班,就是去查房,要见到他本人,只能去会诊;他是病人的“苦果”,常常弄得病人要反复就诊、复查。“真不知道他在哪里学的医,看病一点也不认真。”一位患者愤怒地向记者抱怨道。

其实,像张医生这样的人在现在的医疗市场是很常见的。不少医护人员认为,在当今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医疗市场中,“差不多”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不专业的表现。

在不少医疗单位,“差不多”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很多非专业的医生、护士认为,只要掌握一些医学知识,就能开方、诊断。

有一位实习医生就坦言:“医院人多事杂,有时真觉得力不从心,一些病人生理、病理指标达到多少才算正常,多少才算危险,我也不能准确地掌握,于是经常借助网络来了解。”

“其实医学是讲究精度的,哪怕是误差一点点,可能病情就截然不同。”临床一位老教授说。

故事二:施工队

在施工现场,“差不多”似乎是很普通的现象:材料用得马马虎虎,质量把关不严密,安全防护措施简单粗糙。如一些脚手架,安装人员随便找个角度,打几个孔就固定了,至于是否牢固,是否安全,那是不管的。

据一位长期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建筑安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项目,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事故,出现重大伤亡。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建筑工程安全的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而专家分析,工程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主要是“差不多”现象十分严重。

一位建筑管理专家告诉记者: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大都是麻痹大意、侥幸违章造成的。许多伤亡事故事件都表明,只要重视一点,再多一点安全防范意识,如果施工人员有基本的建筑知识,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是很多人都不注意这“一点”,不少施工队人员觉得事情都做了,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认为“差不多”了。如一些施工人员,认为高空作业系上安全带作用不大,反正有防坠网保护,系上安全带反而麻烦,就干脆不系。结果有一次作业时,钢丝绳打滑,作业者的安全带卡在钢丝绳和防坠网上,造成作业人员死亡。

“只要注意一点,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但在工程现场,不少人往往忽视这一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