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怎么画?
儿童画的创作过程,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过程的外在体现。 首先,我们观察小朋友画“水”的过程,看看能总结出哪些规律。 我们以一位5岁半的小朋友为例(以下简称A),来观察他画“水”的过程。 这是A第1次接触到“水”这个题材,是在他4岁半的时候。 当时他刚上幼儿园小班,老师组织他们玩过一个游戏,叫做“水的狂欢”,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水的特性,并乐在其中。
A很喜欢这个游戏,第二天就把游戏中的场景画了下来。 这个阶段孩子的绘画还处在“无意识”状态,所谓的“主题”也是大人强加给孩子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把握。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水占据了整个画面的绝大部分,说明A把“水”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海面用了大量的波浪线来表现,可以看出都是连续的,并且有交织重叠的地方,这说明孩子是运用线条的延续性、交替变化以及空间上的遮挡关系来表现海浪的动态感的。整幅画画得相对写实且完整。
再来看看A在3年后即9岁时,对“水”这一题材创作的画面。 这张绘画是由几张作业拼贴而成。画面中心部分是一个夸张的水母,周边是用油性笔勾边的海水,上面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发光线条,这些发光的线条代表了海底的光线。在海底的阴暗处,用深浅不一的蓝色描绘了好几只形状各异的海兽,它们都被光线照亮了。在这幅作品里,水母变成了主角,大海成为了它的舞台,一切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这幅作品,我们能从中看到很多代表“成长”的元素:对称的人物造型、海兽们整齐的排列组合、水母如同皇冠一般的花边等等。这也正体现了A在这一阶段的“审美”取向——追求整体效果,喜欢丰富、绚烂的色彩,且爱将各种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果说前面两件作品,还隐隐约约能看到A小时候的画面,那这件作品已经完全脱离了小孩子的视角,而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画面中出现了诸多成人世界的元素:对称的人鱼公主造型、五颜六色的鲜艳光芒(象征缤纷的梦想)、由众多元素构成却又不混乱的视觉美感……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引入的“审美”概念,它正在一步步地将孩子往外“带”,离开原先那个单纯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