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笔画和五行属什么?
《中国书画》(2011年3期)刊登了北京文物鉴定专家刘岩的《浅谈书法的价值》一文,文中说“清康熙年间,朝廷曾组织编撰了一部集历代书法家真迹于一册的《淳化帖》……”这应该说的是宋代宦官董敦逸奉旨编辑的《淳化阁贴》,这不是一部集历代书法家真迹的一册书,而是一卷,且不是法帖,而是宫中藏书。
此帖共收墨迹十件、碑刻六十三件。在墨迹部分有欧阳询的《梦奠帖》、虞世南的《侍书帖》、褚遂良的《枯树赋》、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及柳公权的《蒙诏帖》等;碑刻部分自汉晋南北朝至唐五代的石刻一百多处,其中不乏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之作。 《兰卜》应是《淳化帖》中的拓片,而《淳化帖》是北宋皇室的珍藏,如此珍贵的收藏,康熙皇帝不可能允许其流出宫廷,所以《兰卜》的拓片原件不可能流入民间。现今流传的《兰卜》应为后人从《淳化帖》中临摹出来的。
至于这本书的来历,《兰卜》一书在正文前有一段题记,提到该书原为乾隆皇帝所赐,最后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五年春三月”,由此可以判断此书应为乾隆皇帝赐给大臣的礼品。至于为什么是一卷拓本而不是墨迹,我想可能是皇帝不想让别人看到他的“御笔”吧。
说到这恐怕会有人提出疑问,即乾隆四十五年是公元1780年,而康熙朝终结时间是1722年,中间差了一百五十多年,怎么《淳化帖》会到乾隆手里呢?这里估计会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该帖原在清宫内府,一直传承到乾隆手中;第二种就是乾隆仿效他祖康熙朝的做法,重新搜集整理并编撰成册。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因为清初几代帝王都十分热爱书法,尤其是帝皇们对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十分推崇,为了学习这两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他们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顺治曾经亲自编纂出版了《真草千字文》,而雍正皇帝也曾经编纂过《御选摘评字帖》两辑。到了乾隆时期这种风气依然盛行,并且比前人更讲究。乾隆皇帝自己创作了很多书法作品,同时他还让宫廷画师画下他在书写时的状态,也就是著名的《阅古堂画论书》。另外据传他还将自己写的字放入蜡烛中烧化成灰,这种“焚膏继晷”的学习态度实在让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