铻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铻”字的五行属性为金,姓名学笔画为12画; 其五行为土的人中,有两个“圭”字,即“圭”字族的字形均包含在“铻”字之中,所以也可以理解为14画。 《康熙字典》中“铻”字原字注:“《唐韵》居许切,音贾。《说文》:‘鋙,锡也’,从二圭。一曰:‘锡产者也’。《玉篇》:‘鋙,银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吁古切,音诩。义同。○按:今俗别作�,非是。”
关于“��”字的解释,《康熙字典》原文如下: “�,《广韵》《集韵》《类篇》并呼酷切,音霍。《字汇》:‘�,银也。’《集韵》:‘�,银黄。’” 在古代,不同金属的冶炼技术是不同的,黄金、白银等一般是在炉子里面冶炼而成,而铜铁则是用矿石直接锻打成形的。青铜器一般是青黄色的,被称为“金”或“碧”。
《说文·金部》:“金,五色金也。”段玉裁注:“金有五彩,如铜之有赤色者,谓之赤金;无赤色而黄色者,谓之真金;有赤色而有光泽者,谓之赤金的;有赤色而不明润者,谓之金沙;有青色而明润者,谓之青碧;有白色而明润者,谓白水。此五种金色随石而异。” 古时对银的颜色描述是有红色这一项的,说明银是呈红色的,和现代描述的银白色完全不同。至于为何会出现差异,因为现代对矿物颜色的描述是基于显微镜下的三维图像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
由此可以发现,“铻”字在古书中出现的五行属性标注并不统一,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金属颜色认知的差异所致。需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记载的金属颜色并没有现在的“金属光泽”一项,因此“有光泽”这个特征是被后代加上去的。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故称“五行”。然而这五大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水土。这实际上是对自然界物质形态的一种抽象归纳,是一种原始的科学理论。今天的人们已经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自然不必再受这种观念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