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主持人明星化?

梁诚析梁诚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看电视剧,剧中人物说“今天请我吃饭的那个人真不赖”,感觉这个人真可爱,有点暖; 现在看电视剧,剧中人物说“我今天请的人真不赖”,感觉这个人真自大,有点装; 以前看到一个人,觉得很漂亮,心里想“这个女孩长得真好看”;现在看到一个人,觉得“哇,这个姑娘太漂亮了!” 以前听到一首歌,心想“这首歌写的真是太好了,写的太感人了吧”,现在听到一首歌,“我的天啊,这歌也太好听了吧……真的值得单曲循环一整天……” 语言上的变化反应的是认知上、感受上的变化——我们的感知能力在下降,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感受到的价值不一样高了。

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仅限于主持人。比如你看到一篇文章,过去可能感触很深,会流眼泪,会点赞,会分享。但是如今你可能会想“这个作者文笔真好,结构安排得真好,描写得很细腻,就是有些废话太多……” 你不会认为这篇文章很伟大,也没有被震撼到。但是你觉得作者花那么多功夫写文章,至少应该得到一些回报吧,于是你就赞了个赏,希望作者也能多写点这样的文章出来。 而过去你会想,这篇文章虽然有些地方写得一般,但是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真的很不容易了,至少也反映了这个作者勤奋、有毅力。然后你也给文章点个赞,表示支持作者继续创作。 现在来看,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核心,也是受众审美提升的一个产物。过去你可能只是关注这个主持人说得是否有道理,但是现在你却开始关注这个主持人体型好不好,形象怎么样,说话是不是很有趣……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要求越来越高了,事情没有变,但是我们感受事物的方式和能力变了。

鲁语佳鲁语佳优质答主

媒体是现代人获取信息,了解信息交流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平面媒体,最直观的和观众面对的都是节目主持人,所以主持人承担了媒体和大众交流的主要责任。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媒体文化时代里,受众的欣赏口味,审美趋向直接决定着传播信息的存亡,即“收视率”的高低,只有讨好并符合受众口味的信息传播才是优秀的,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并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在选择,培养节目主持人过程中,不能忽视观众审美取向的变化和媒体的市场化取向。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媒体是作为党,政府的喉舌来传播信息的,媒体中的人包括主持人也只能作为“螺丝钉”、“店小二”而存在,没有个人的主体意识,因此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媒体上的主持人都是“程式化”的,并且是“无星”的。而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媒体市场的拓展,特别是国外发达国家媒体进入国门,使国人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娱乐方式乃至对待明星的态度都有了巨大变化,同时在市场意识,商品经济中,媒体人也开始逐渐有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这样就使“人”的价值在媒体中开始凸现,使“程式化”、“无星”型的主持人向“普通人”、“明星”化开始转化,并使主持人的个性,明星意识得到进一步的认同和肯定。所以从市场经济和审美趋向两个大文化的宏观角度来看,主持人“明星化”是媒体文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