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计絮计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猜楼主可能是在学习《易》的时候遇到的困惑吧! 先简单说明,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事”与今天意义上的事件、事情是不一样的。“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词汇。它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方式和过程。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事”。比如说天上有日月星辰的事,地上有山川湖泽的事,人间有忠孝礼义的事,人心中有喜忧悲欢的事等等。这些“事”的内涵远远大于今天我们所说的“事件”“事情”等概念。我们谈“事”的五行属性时就不能像分析事件那样武断。如果非得给“事”下一个五行的定义的话,我说它属于土是比较合适的。为什么是土呢?

我们先从古书中找根据。《礼记·曲礼上》曰:“天子十有二牧,牧有司。”孔颖达疏引李巡曰:“十有两仪,十二牧,牧就是十二辰也。”又引宋衷曰:“十二牧,分掌阴阳,各自得十二辰之位,谓之时年。……十二牧各有所属,谓十二月,每季三月,各有其方。”这里把天地之间的事物都划分为十二段,每段一个卦象和一个季节,每段又有一个官职来领导。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

我们再来看属于土的艮卦(☶)所代表的意思:“艮为山,为止;艮,贞也。”(《象辞》)“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庄子·天下》)可见“艮”的意思是停止、守持。而“十二牧”的作用就是让事物按规定的时间停止或开始。如果按孔颖达的说法,一年之中十二月都要按时停止再启动,一日之中子时也要适时停止再启动。这种时刻停止再启动的观念在古代哲学中就叫做“艮”。因此我们说土的性质属于艮是很恰当的。

再来看看水。《易》中凡是讲到水的都是关于智慧、谋划之类的内涵。比如《乾》中说:“云从龙,风从虎。”这里的“云”就代表了智慧。《讼》中说:“上下逢源。”这个“源”也有智慧的含义。还有“未济”,《彖》中说:“未济有孚,终可亨。”这里的“有孚”也是表示有智慧的意思。所以我说水的五行属性是智,这应该算比较妥当。

既然事是士,是地,那么如何能让它们相生相克呢?古人想出了一个妙计——人事安排。在政府机构中,文官属于士,武官属于卒,两者结合就是事。天上星辰分方位,地上州府划地域,都是为了安排事情的“五行”属性。这样,士、地之事就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执行了。

窦家志窦家志优质答主

在十神与后天八卦和五行对应关系中,比肩、劫财为木;偏、正印为金;偏、正财为水;食神、伤官为火;七杀、枭神为土。

五行的属性:

1、木

木者,曲直,有生发通达的作用。春季,五行属木,有萌生、升发之特点;

肝,五行亦属木,与胆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与冲脉、肝经、胆经、督脉等相联,能疏泄气血、调和气血、通利官窍、贮藏血液等。

2、火

火者,炎上,有温热升腾的作用。夏季,五行属火,具有暑热、向上之特点;

心,五行亦属火,与小肠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与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膻中、舌等联属,具有温煦、推动、主血、藏神等作用。

3、土

土者,稼穑,有化生、承载的作用。四季长,始于春夏,终于秋冬,五行属土。

脾,五行亦属土,与胃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与脾经、胃经、大肠经等相联,又能影响肺经。脾胃居于中焦,受纳、运化水谷精微,濡养全身四肢百骸,为气血生化之源。有升清浊降、化生气血的作用。

4、金

金者,从革,有肃杀、敛降、变革的作用。秋季始于夏,终于冬,五行属金;

肺,五行亦属金,与大肠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与肺经、大肠经、脾经等相联。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佐心脏血液循环;肺为娇脏,主肃降、收敛。

5、水

水者,润下,有寒凉、向下运行的作用。冬季始于长夏,终于来春,五行属水;

肾,五行亦属水,与膀胱相表里,通过经络系统与肾经、膀胱经、三焦经、心包经相联。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真阳,主水液的蒸腾气化和骨骼生发,有封藏的特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