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怎么读的五行?
“龙”,是一个部首。读五行的那个读音时,它是作为“隆”的异体字存在的,并且这个形是后起的。在汉典网里可以查到它作为部首时的解释——“(龍)古文字形,象神龙形状。古代汉字部首之一。” 而关于“隆”的原始字形,《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 这里的「龍」字,《说文》中解释为「蟲狀也」,即指虫子的样子。而「豐」字,《說文》中則解釋為「豆之豐滿者」,這裡的「豐」指的就是豆粒。而「豊」和「龍」在古代都是指祭祀用的禮器。
上面两字的组合,应指像龙又像丰的祭祀用礼器,或者说像是龙头和豆粒的样子。这显然是造字时通过象形的方法所表示的字形。 再来看《康熙字典》中“龙”的字形演变—— 可以看出,“龙”字从“象龙形”到“像龙之形”再到“龙之形”,字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是由笔画的增加或减少造成的,而是字形左右结构的变化以及下方笔形的改变导致的。 那么为什么“龙”的字形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因为“龙”的本义已经消失了。汉代的许慎在《说文》中列出了“龙”的16个义项—— 这16个含义基本上可以把“龙”的所有用法包括进来。其中第5、9、10三个义项与“隆”有关;其他的则都与“虫”有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虫状”并不是指“虫子”的形象,而是指“像虫子的形状”的意思。
“龙”的第10个意思——“鳞虫之长。象龙鳞的形状。”,这与上面的“豐”字的意思是一样的。“龍”在这里表示的意义就是“像龙的形体”或者说是“有龙的样子”的意思。这时它就会读作lóng。而“隆”字的这层涵义,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了。 “龙”的第5个意思——“山丘。”,这是“隆”的本义。这也是“龙”最初的意思。古人把丘陵称之为“龙”,这是因为高处有像龙一样弯曲的线条所以称为“龙”。这一点和“凤”字的来源差不多。“凤”的第一层意义也是表示“山丘”。
后来人们给“凤”配上了“五色”“五色羽”等义项之后,就把“凤”字引申为“神鸟”的意思了。同样,人们在用“龙”表示高丘时,往往给它附加“神”“灵”等意义,以此来表示“具有神明之性”的高丘。比如《书·禹贡》里的“高山仰止”,周邦彦词句中的“云山万重”等等,都用到了“龙”字。这时候的“龙”读作lóng。 除了以上义项外,“龙”还有一个常用的副词义项——表示“犹言几乎;差不多”。用这个意思时的读音为lòng。例如《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里有“逊年少尚轻,故曰‘可还复故任’;年长有劳,故曰‘当还并州’。二者意殊不同,以为此语必当先重后轻。”这就是“龙”读作lòng的一个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