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脏各主什么?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对应人体的组织器官和情绪。肺在五行的归属为金,肝为木,肾为水,心为火,脾是土。 中医还认为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都与这五种基本物质及属性密切相关;同时,五脏六腑的功能也受五行的影响。了解五行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养生保健。
1. 相生:“生”是指相互滋生、相互促进。五行之中,任一元素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彼此依赖、循环往复。其中相生关系包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种元素都不能过盛或不足,如果偏盛就叫“克”,如果偏枯叫做“侮”。例如,如果一个人脾气虚,那么他一般会有气虚、阳虚等表现,而阳气对于阴液有着滋养生化的作用,因此脾阳虚可以补阳,这就是“阳虚则寒”;“心主血脉”“心主神明”,所以心血虚了就要补肾,这是“水生木”的道理。
2. 相克:“克”就是指互相制约。在五行当中,任何一个元素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受到其他四项的制约。克制太过就叫“侮”,抑制不及就叫“不胜”。
3. 相乘:指一种元素过于强大,从而直接攻击另一元素的现象。
4. 相侮(反侮):指一个脏器的虚弱,不能制衡其他脏器,而被其他脏器制衡的状态。
5. 子母病:临床上不仅要注意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还要注意这种关系所作用的部位。例如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生相克,都是作用于全身体表的。但母子病这一说法强调的是相生相克要有“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生病。如“母病不传子”,就是说母亲病了不会传染给小孩;而“子盗母气”是说子女伤了父母之气(比如手淫伤肾,肾虚则心阳不振;或者忧思伤脾,脾虚则肾气不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