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五行属什么?

鄂雨微鄂雨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经”梵语śrṣ-ṭantra,义为轨范、律则;故经文者,载道之文章也。《法苑珠林》卷三十九引《佛本行经》云 :“如是等经,名为佛语,亦名尊教。” 又作修多罗、修佗罗、须陀洹若那、须陀洹若罗。意译作契经、经集、众经、偈经、讽诵、书。有长行(偈)经、短行(颂)经二种。

一、长行经 以散文或韵文叙述,无定句。全经可分作序分和正宗分。其中又有开头、中间、结尾之分。 二、短行经 以四句歌词形式咏叹,分作歌颂、赞颂、偈词三部分。

至于经的形式为何,《妙法莲华经》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彼岸,具六神通,乘大智慧船,游于生死大险滩。是诸比丘,达诸法实相,知四圣谛,断灭烦恼,成阿罗汉。身坏命终,生忉利天。“《大方广佛华严经》曰:“尔时世尊,在胜莲华道场,众宝庄严,师子座位上,尔时普光如来,从初发心,直至成佛,精勤修习,无量善法,成就无边功德庄严。“可见经乃记载佛陀应机施教的言教之法。

依《首楞严经》所述,经分为五品。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方便品、究竟品。 (一)序分 说明制作经卷因缘,及所被根器众生。如《法华经·序品》云:“时世尊住王舍城,人天福田,诸有学者,多乐听闻受持经典。” (二)正宗分 宣说佛法要义,如《大乘无量寿经》之“如来出世,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为《无量寿》。其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出现于世、降伏魔怨、开演三乘、示正法城、度脱众生、宣说净土、名号德号、庄严功德、一切法藏、不可思议、广大玄妙、清净寂灭、安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量寿佛。“又如《金刚经》云:“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曰《金刚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汝等应当一心信解,受持读诵,广宣流布。” (三)流通分 宣扬受持经卷法门,令其流通。使众生同沾法益,共证菩提。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有人手执经典,百千万亿众生见其人影在阳光下,各各念言:‘我是佛弟子’。“又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书、若诵念,若演说,若书写,若经卷所在之处,百千万劫常有光明,照此经卷。”

(四)方便品 分别开示修行法门,所谓“千经万论,唯视此经;诸陀罗尼,总归这一;妙法莲华,唯有此经。”——《法华经·方便品》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佛出世,名观世音;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没有众苦,但受种种快乐。观彼世界,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其国众生,寿命无量,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阿弥陀经》 (五)究竟品 阐明最极精深微妙的法界真理,如《法华经·妙庄严王品》云:“诸法实相,但以了知,不生妄解。“《楞严经·卷五》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车利虹车利虹优质答主

这个题目问的有点莫名其妙,“五行”的概念是个中国特有的概念,是汉代开始用来区分阴阳、五行的术语;而佛教传到中国是在东汉末年,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就是王弼老子、《易经》等),隋唐以后更是兴盛起来,到宋元明清又进入一个鼎盛期,直到民国初年还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从时间上看两者几乎是平行的,怎么可能在东汉就有了呢! 说一个题外话,在西方也有五行理论,叫“四元素说”,不过和我国传统不同,他们的是水、火、空气、土地,后来还加上了一点金属,这应该是受到我国的影响吧…… 总之这些个“五行”都是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或者自然界的现象,和哲学中的本体是没有关系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