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为什么要助理?

金宸淑金宸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题外话,关于女明星的贴身衣物。 以前看过《红楼梦》里的一段,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林黛玉就说你别看我最近吃了胭脂,脸上红润,其实我最近晚上睡不好,早上起来眼睛都是青的!(这里记错黛玉的话了,是眼圈青) 然后贾宝玉就问,为什么不吃胭脂呢? 林黛玉就说了,你整天看我的脸做什么!难道没见你宝姐姐(薛宝钗)这几天连腮帮子都红了,你们都不问她怎么了吗! 后来果然贾宝玉去问薛宝钗为什么不告诉他自己吃胭脂的事,薛宝钗就很不客气地怼他,明明是你自己没出息,看见别人身上有样东西比你强,你就气定神闲了,其实人家根本就没注意你说你要干什么…… 贾宝玉就有点下不了台,支支吾吾的说,林妹妹说她吃胭脂。

薛宝钗就笑了一下,说道,“什么难事不能告诉她?她是个丫头,知道什么。这也有理可讲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薛宝钗非常聪明,也感觉贾宝玉有点小气的像个男孩子一样——毕竟女孩子家的事情,有什么不能说的。但是转念一想——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贵族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被人盯着的,哪怕在家里生气赌气,也是被人拿来做文章的新闻素材。所以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考虑对自己未来的影响。 而女孩子们聚在一起谈论衣服簪子口红之类的,本来就是个八卦的话题,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增进感情。但如果是身份敏感的人,聚在一起说话,无论说什么,都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于是我就想到现在有些明星自己的私人生活都不愿透露,哪怕只是吃个饭,好像偷偷摸摸做贼一样。我就在想,也许在她们的背后,就有像薛宝钗这样的人,指指点点地说这个姑娘真不懂事等等之类的话。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女孩,你想想她会愿意和自己相处吗? 当然,现在的娱乐圈已经比当初复杂多了。

仲孙瑞成仲孙瑞成优质答主

有人帮忙抬行李、送餐,有人帮买饭提重物,有人事无巨细管理行程,有人不眠不休照顾起居。在各种工作场合保驾护航,尽全力保证明星衣食住行无后顾之忧。他们就是被舆论场称为“提包”的助理,堪称明星的“大内总管”。从明星工作室的人员配置来看,一般2至3人管宣传、1人管商务、1人管通告、1人管艺人培训,其余人手全部要跟着艺人跑“地面”,充当助理。

在演艺圈,艺人的助理几乎成了常设加标配,不仅一线明星身边围绕着一群尽忠职守的助理,不少有粉丝基础、尚在成长期的艺人也配备一名专职助理,有的影视剧、综艺新人在拍摄期间也会有制片方或者自己请来助理伺候。在闲暇时、休整期,一些明星甚至“放空”助理,安排到影视类院校进修、深造,随时待命。

从工作属性来看,“艺人助理”并非严谨、规范的专业岗位名称,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往往由明星本人、所属经纪公司、所接工作方来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出行接待、安全保障、行程规划、衣食服务、话术指导、危机公关。为了“尽忠”,很多艺人助理放弃正常社交关系和个人生活,一年到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明星,有的助理与所服务的艺人在工作上、生活中的接触甚至超过家人。

在一些舆论场看来,为了一名艺人安排如此之多的助理,甚至要求助理给明星背台词、做剪报、提重物、抬行李,是“过度服务”和“不平等雇佣合约”,而一些助理甘之如饴地付出、忍受、顺从,也是“奴性人格”泛滥,助理的存在与大时代里社会群体对平等自由的呼声背道而驰。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若以偏概全,将“艺人助理”归结为“制度之恶”,则是“屁股决定脑袋”、站不住脚。

事实上,当“艺人助理”成为不少演艺圈新人、在校生乐于从事的工作时,其实质是行业潜规则使然。在影视工业流水线上的演艺圈,从艺人个体到经纪公司,都深知“保熟不如保生”“防人之心不可无”,从自我保护、风险控制、保险安全角度出发安排助理,其出发点、落脚点在于为艺人“扫雷”,为经纪公司“降噪”。

同时,助理为明星提供的“贴身护理”,也有助于明星在各种工作场合减少意外与纰漏。毕竟在影视文化消费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招灾惹祸,也属无奈之举。而且,部分助理的职责定位并非是简单的“服待人”,而是明星艺术提升的“督导员”,其存在的本质是行业内部“潜职业化”的结果。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个别艺人“滥用”助理,要求助理服侍衣食起居,有的甚至漠视助理基本权益和人格尊严,随意施暴“家法”,让“保镖式助理”成为某些艺人跋扈恣肆的“附属品”,这种“用度”显然逾越了行业规范边界和道德伦理底线,应予以匡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