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五行属什么?
五行这个概念,在哲学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范畴的范畴;但是在中国古代,它既可以是抽象的(用于阐述阴阳的转换),也可以是具体的(用于指导日常事物的发展规律)。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著作《尚书》中,其中提到“五行”一词的次数多达10次之多。比如《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这个说法大致就是讲,世间万物皆可划归为五种属性——水、火、木、金、土,这五个属性的特性分别是润泽、炎热、弯曲、改变和种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丘提出了“五行相生”的理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城水,水生木。” 在这个理论体系下,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即木生火,是因为树木的燃烧产生了火;火生土,是因为火将草木烤熟后形成土块;土生金因为土中含有金属物质;金生水因为金属被凿成零件后才能作为液体使用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 同时,“五行相克”也被提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两个相辅相成的理论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之一,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