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字五行属什么?

戴思辰戴思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六书”,是我国文字的原始理论。关于它的创始人及成书年代,历代有多种说法,但迄今尚无定论。 《说文解字·序》云:“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汉兴,萧何令曹参等求秦图籍,以礼朝诸侯相,既得秦丞相御史律令书籍,唐虞以来至秦汉符玺事……汉始除刑名,务遵孝惠文帝之约;废黜百家,表章六经;学者颇得其真,故传习者众矣……”可见“六书”是萧何、曹参等人接受秦国典籍时所发现的“古文”书中有的一种文字学著作,其具体名称,《汉书·艺文志》中作《尚书古文经》或《古文尚书》,它被当作传授给朝廷官吏和儒生的教材,成为当时官方承认的一部文字学著作。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则称此书为“古文”,并认为“六书”是“古文”中所载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谐声,这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古文六书”,它不仅是研究古汉字起源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对后世的文字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所谓“古文六书”应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古代文字学的概论性著述,而且“六书”的具体内容在西汉之前早已存在。如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就发现了“古文”书的残片(今归定县汉简),其中就有与“古文六书”基本相同的解释文字的专著。 至于对这六种方法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汉代以前的说法已难见到,只有许慎、郑玄等人的注释以及宋代以后的一些文字学家们提出了种种看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象形(一)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二、象形(二) “日象其圜,月象其曲。” 三、象形(三) “凡象形字皆日象某之形。” 四、象声 (一) “谓一字有一声,无一字无字之声也。天地万物,飞动寂静之音声殊,而造字之法亦异,故有‘谐声’之名焉。” 五、会意 “合二字以为之义也。故‘武’之为字,人持剑斗也;‘信’之为字,人言也;‘休’之为字,人息于木也。” 六、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谓之假借。如旦、晚、言、吾之类。” 这六条解释当出自同一部著作的内容,且它们之间的顺序也应是按照上述六种方法排列的。 对于以上几种情况又作了进一步的划分: (一)独体为文(象形),合体为字(会意,形声. ) 2.“八”像射出的箭; “九”像叉脚的天平;“十”,像手指头并拢,“一”分立于两手边: “干”的“十”变作直立的形状;"支"由“十”与“”构成,表示用双手将树支起;(5) 以意为标,随体诘屈”(会意): 口+方=囚:“囚”字的甲骨文作“囗(口)+方”状,表示人在方形牢笼之中。 人+子=孩: “幼”或“儿”是“孩”的本字,“孩”为“幼”的或体,因“儿”、“幼”字形相近,后人常混用,“儿童”一词便成了幼儿的统称:“女”旁的字多与女性有关:女子出嫁叫做“嫁”;没有出嫁的女子叫做“女”. (6)“据事形类,用形似声”(会意): 木+目=朵: 目+本=视 :心+立=念 ;夕-夕-月=多, 月+子=肚:“腹”的古字,象人腹下垂之形:“腹”为“肚”的本字:虫+虫=蝗 :鱼+鸟=鲋 ,羊+小=美;禾+未=昧。 (7)“取一合成,重文迭韵"(形声): 马+马=骡:牛+鬼=牯 :山+羊=膻 :风+口=风吹出口气:水+氵=沁:木+耳=楞:犬+戈=猛:亻+口=询 :讠+见=谏:禾+金=粒 (8)“依声托事,不取其义”(假借): 自+白=伯:手+又=握:上+下=上下:止+点=点:木+米=穗:日+月=明:口+刀=叫 :人+大=大:女+氏=娣 :口+欠=吃:人+人=从 :口+舌=话 总之: 第一种: 象形——独体文; 象形-会意----合作文 第二钟: 会意----合作文 第三种: 会意—假借(不翻译)——合音字 第四种: 象形—假借(不翻译)——合音字 第五种: 象形—转注 ——同音通句词 第六种: 象形—会意——双合语词 第七种: 会意—形声 第八种: 会意 —假借 第九种: 假借—形声

赖芬英赖芬英优质答主

疏,是形声字,从“水”表示与水流有关;从“疏”表示疏浚的意思(如疏通)或疏散的意思。这个字的本义就是疏导、引渡。 《说文》云: “疏,水道也。一曰通也。”

《康熙字典》亦注其音为shū 。《广韵》作“舒卢切”。 (1)同本义[dredge] 疏,导河沟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上流壅塞,将复溃决,恐漂没城郭、伤害人民,宜遣能治水者,疏决河中。——唐·魏征《隋书·高祖纪论》

(2)[drain away] 使液体、气体流出、放出 [drains] 君若欲用武,则何不使疏勒、于阗、莎车,发突骑以灌城?——《后汉书·西域传序》

(3)(形声。从水,疏声。本义:河道) 小篆字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