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哪个党派对中国好?
美国国内政党之间的党争纷扰导致了相关政策立场的摇摆,中国是“制度性对手”还是“可合作对象”的定位存在反差。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初始,曾一度试图在对华关系上“破冰”,但后来逐渐与前任特朗普政府拉直接轨。
从拜登政府迄今对华政策来看,既保留了特朗普政府涉华政策的一贯性,又呈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既想在经贸领域与中国进行“合作”,又在政治军事等更广泛领域对中国大打“新冷战”的新冷战思维。2022年以来,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以及乌克兰危机影响的外溢,拜登政府内涉华强硬派日趋得势。因此,无论出于党派斗争的需要,还是出于选举的需要,美国政府均难以打破当前对华对抗的格局。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并未出现明显缓和。美国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有“三不变”:第一,继续将中国视为“挑战”、甚至“威胁”;第二,在科技、经贸、涉疆、涉台、涉港等问题上对华打压持续;第三,构建美西方反华统一战线,利用盟友牵制中国。同时也有“三变化”:第一,不再使用“新冷战”“遏制中国”等字眼;第二,声称“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等,不再打“价值观牌”;第三,在气候变化、新冠疫苗、伊朗核协议等问题上与中国沟通合作。
总体上,当前中美关系总体上并未脱出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双方关系“竞争、合作、对抗”并存的基本状态。但是面对2022年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拜登面临的国内政治形势日益艰难,经济衰退叠加高通货膨胀使得拜登政府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因此拜登政府为了赢得中期选举,不得不在对中的态度上强硬起来,所以2022年以来中美关系有不断恶化的态势。
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的差异,体现在具体议题上是不同的优先顺序和方式方法,但是两党政治的现实决定了短期内很难改变强硬对华政策的基本面。
总体上,与共和党相比,民主党的对华立场较为温和,民主党政府在对华战略竞争的同时也注重合作,而共和党则以战略竞争思维为主导,以强硬方式全方位牵制打压中国。但从现实政治层面来看,随着共和党日益以特朗普的民粹主义为依托争夺选民,在对华态度上越来越向其靠拢,两党在政策上也日趋趋同,美国两党对华政策“红线”日渐收紧。与此同时,在中期选举和2024年大选到来之前,出于国内竞选和博弈的需要,党内进步派和保守派也将利用对华政策上的差异进行“内斗”,但是短期很难改变强硬对华政策的基本面。党竞争选政治的现实将驱使两党继续在反华上“竞争”。从中期选举进程上看,无论是拜登政府抑或潜在的其他候选人,均不可能改变对华强硬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