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朝鲜半岛无核化?
美国对朝核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11月美苏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前夕,朝鲜宣布无意参加条约的谈判和签字,同时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1992年3月,朝鲜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国际社会为之哗然。朝核问题由此产生,美国也正式介入朝核问题。
朝鲜宣布准备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后,韩国的国际安全环境骤然恶化。失去“核保护伞”的韩国立即调整外交政策,提出半岛无核化的“三部曲”方案,即朝鲜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并接受核查、朝韩签署互不发展与试验核武器的协定、缔结朝美、韩朝和平条约,最终把朝鲜半岛建成无核区。美国很快表示支持韩国的半岛无核化方案。 1992年3月21日,布什宣布将推行一项新的远东安全战略,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强美韩军事同盟,推动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美国推动半岛无核化的重要目的是为推动缓和半岛紧张局势服务,为减少军事开支创造条件。朝鲜半岛是美国在东北亚军事部署的重点。冷战结束后,美国面临财政赤字高筑、国内经济复苏缓慢的困扰,需要削减军费。作为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在韩国的驻军面临“裁多少”和“怎样裁”的压力。核问题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推动半岛无核化有助于双方讨论和实施军备控制和军事力量的削减。通过韩国承担经济补偿、能源供应等代价,换取美国军事和核保护的实际削弱,从而推动半岛缓和。
此外,美国推动半岛无核化的“现实主义”因素还表现在利用无核化作为推行对朝政策的工具方面。1996年5月,比尔·克林顿总统批准了对朝鲜全面政策。“新战略”的特点是利用经济、粮食和能源援助换取朝鲜的让步,如改善人权状况、减少常规武装力量、放弃发展和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半岛无核化进程将密切配合美国对朝政策的实施。
在美国、韩国、中国等多方推动下,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半岛无核化从一个在半岛和平协议中确立的目标,变成了一个通过对话加以实施的现实政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