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混声怎么唱?
混声有真假音混和、共鸣腔混和两个涵义。这两个混和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是由声区条件、发声习惯、语言特征等因素造成的。所谓真假音混声是指人们利用音域条件比较宽、换声点比较低的优势,在换声过程中(即中声区上部和高声区下部),从低到高,由真声逐渐混入假声,从高到低,由假声逐渐混入真声。这种真假声混和歌唱法,实质上是假声进入真声区和真声进入假声区的相互叠置,这样歌唱时既感到声区音色统一,又不会引起生理上的紧张,声音的高位置也不会改变。因此,在实际歌唱中,可以得到既高又“实”的声音。这就是混声唱法的基本原理。
所谓共鸣腔混和的混声唱法,如美声唱法中提出的:“头腔与胸腔”的混和。“头腔”实际上是指以“软口盖”提起为标志,使“鼻腔、口腔、咽腔”得到整体共鸣的唱法,这种唱法实际就是我们民族声乐传统中的“上口腔”以及“大口腔共鸣”。同样,“胸腔”实际上是指以横膈膜提起,两肋伸展为前提,使“喉咽腔和喉腔”得以充分振动和产生共鸣的一种唱法。就是我们民族声乐传统中的“下丹田”和“下口”。“上口”与“下口”,“大口腔”、“大喉咙”的混和,实质还是“半声”(混声)唱法。应该说,是民族声乐的“混声唱法”,与美声唱法相比,其不同之处仅仅是语言和声音位置的使用以及声区的范围和生理条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