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官之后,他自以为来日无多,便开始给亲友以及政敌写遗书。在狱中,苏轼几次因受到逼供毒打,不得不违心承认自己写了“谤讪朝政”的诗文。有一天,狱卒给苏轼一纸空状,要他写下生平做的坏事,准备第二天呈报皇帝赐死。苏轼提笔写下了他和爱妾王朝云的艳事。知州看到奏表之后,连忙将状纸退回,对狱卒说,你这不是在帮着苏轼解脱嘛。
就在苏轼等死的时候,忽然传来消息,皇帝要放他出狱了,但还要继续接受审问。原来,当时的太后是苏轼的老乡,听说是抓了苏轼不禁嚎啕大哭,说自己当皇帝之后,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诛杀大臣,必须释放苏轼。而当时的宰相吴充也不想看到苏轼死了,他和太后的施压,苏轼不但被释放,后来还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乌台诗案”。
三笑纳妾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才华横溢,诙谐幽默,文坛、官场内外,名气极大,他虽一表人才,且纳妾颇早,可是他却在38岁时才正式结婚。当他新婚数日之后,便从京师临安,携夫人王润之及两个前任所纳之妾,回原籍探望家小。
船行至常州武进县境,靠岸上船。这苏东坡走遍了大半中国,他见多识广,十分喜欢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情。这天他带着小妾听说县内有一尼姑庵的花园开满了各色牡丹,十分艳丽,景色绝佳,他便带着一妾去游园。
刚一进园,便看见一棵牡丹树下坐着一个美丽少女,背靠着花树,在花树的衬托下,更显得娇艳无比,好似仙女下凡一般。他俩来到这陌生之地,正在欣赏景致,那位少女突然转身,笑盈盈地走了过来,对东坡道:“苏学士,久候大驾光降矣!”这突然一来,使东坡大吃一惊,他忙问道:“姑娘是如何知道我是苏东坡的?”那少女说道:“你到常州,如不来牡丹园,则牡丹花开有违天意;你来花园,如没我指引,你岂不孤芳自赏,错过良机!”听那少女娓娓道来,似通心灵,确有仙意,不由对这少女仰慕起来。
东坡想,这少女定是预先得知的,就顺水推舟说:“久闻妙庄姑娘美貌绝伦,才情超脱,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幸会!幸会!”这少女自称妙庄,又一语双关地称赞自己,正是苏东坡爱听的。他俩越谈越投缘,东坡真不愿离开这牡丹仙子,他问少女家住何处?少女说道:“我家就在前面不远的墙根下。”东坡又问道:“你既然不是在这尼姑庵中修行,为何久坐在牡丹园里?”少女说道:“只因前日我母亲的寿堂上失于礼教,官府才把我关在了这园中,你如能救我脱离苦海,我死也感恩不尽。”
东坡想,救这么一位绝代美女,也不是什么难事,便说道:“你且在此等着,我去找县令,定能有结果的。”东坡前脚一走,牡丹仙子后脚就随。东坡在县衙前,一抬头见刚才那位少女站在县衙大门口。这少女不等东坡进衙说话,就跪下向县令叩头:“感谢太爷恩典,放回犬女,犬女愿终身从良。”县令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东坡才把事情经过给县令讲了出来。县令觉得这少女有些不稳重,便说道:“如有人纳她为妾则可放之,无人,则不可。”少女忙说:“这姑娘说已有人家,还随我来到县衙,看来是真的,就放了吧,我还要赶路哩!”东坡又说道:“县令大人,既少女如此说,则就依从她吧。”县令是苏东坡的仰慕者,自然言听计从,又不敢违背少女的意愿,这妙庄姑娘就这样成了苏东坡的三房小妾,随东坡一起到了老家,苏轼将妙庄安置在府内一偏院落,使她与前两妾院落相隔,各自单处。
苏轼的府宅非常大,后一妾所居院落,与正室王夫人和前两妾是被一条大道隔开的,中间还隔着一个很大的花园,且她深居简出,确实很少有往来。一年时间过去了,这天王夫人正在正房里纳鞋底,忽听门外有人说:“苏大官人可回来了,奴家等得心焦哩!”王夫人听了,心中十分气恼,她想:大白天的,这是谁呢?大官人也没回来呀!正思忖间,又听门外那人说道:“快开开门,叫大官人瞧瞧你家小妾的变化有多大!”王夫人听出来这是个男人的声音,就走到门口,隔门问道:“你是谁?如此无状!”
那人说道:“我是常州来的人,大官人的小妾从我家买来的,她变化得好快,连眼睛也变了色,不信你开开门来看看。”王夫人听清来龙去脉之后,气得浑身打颤,想狠狠地惩罚这个坏女人。于是她装作大官人回来了,故意把嗓音变得很粗,大声说道:“是哪里来的浪子无赖,竟敢如此无礼?来人啊,抓住这个泼皮!”王夫人刚一声喊,早有两三个仆从过来,抓住了门外那男人,王夫人把房门打开后,见那泼皮原是大官人府上的老家人。那家人说道:“大奶奶,你可别生气,我这都是为了你们的夫妻和美,家庭和睦,我才来点化你。”王夫人一听这话,气就不打一处来,命人先把他拉黑屋子里关着,等大官人回来再说。
到了晚上,大官人回来了,王夫人把白天所发生的事情,给大官人讲了,并把他给关起来了,大官人听后火冒三丈,先去给小妾训话,那少女十分害怕,忙跪在地上,叩头说道:“是常州来的人,不知我家大官人回来了,这老家人原是我们家的老家人,他看到我有变化,便好心点化大奶奶,大奶奶不知是怎么回事,才……”小妾一说“有变化”,大官人和王夫人不由紧张地问:“你怎么有变化了?”
小妾低头含羞地说:“我看大奶奶每天缝纫衣物很劳累,便自学了针线活,学会了缝补。前些天我母亲过寿,我想给她老人家做个寿鞋,就试着纳了起来。今天下午那家人把鞋送到后宅去给大奶奶瞧瞧,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那家人也插嘴道:“大官人,这事都是我的错,是大奶奶不知才出此下策。”这一说,大官人和王夫人也觉得有些过分,他们又听小妾说,她是王夫人婆婆的姨表姐妹,两家是亲戚,她到府上,也是为了看大奶奶和她爹娘等,又说大官人正室王夫人比她大,她便把王夫人比做姐姐;王夫人的娘比她母亲大,她就叫她的婆婆姨妈。
大官人和王夫人这才明白过来,事情完全是一场误会,是这老家人没事找事,当街传话,还跑到后宅叫门,太过分了,便要打那老家人,王夫人忙劝道:“这老家人也是为了大家和睦,且他与小妾有亲戚关系,就原谅他吧!不过,他也得向大奶奶叩个头,谢罪。”于是这老家人向王夫人和大官人叩了头,并向小妾说:“小姑奶奶呀,可别再叫我老爷了!”经过这“三笑”之后,大家终于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