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原是指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其概念起源很早. 《尚书·洪范》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但这里说的五行和我们现在说的五行可不是一回事。我们说的五行是汉代五行学说盛行的结果,而这里的五行只是说明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的五大元素。
“相生相克”是说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这五个元素之间,也体现在每一元素内部。如木能够生火,但同时木也被火势焚烧;金能克木,但又需要木的帮助来构建大厦;水能养木,但也无情地冲垮它……总之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后来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领域内的种种现象。
东汉王充在《论衡·商虫篇》中就把自然界的生物分为五类——“凡动植之物,区种别类,咸归于五。五者何也?木、金、火、水、土也。”而且他还明确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种动物(蛇、豕、鸡、犬、羊),每种动物的天性都受着这五行的制约。
后来五行又和人的性格联系起来了,《周易·系辞》中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就是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5种类型,它们分别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这种观点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流传至今。
因此可以说,古代的五行是我们今天文化的一个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