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先贴一篇旧答案 最近很多朋友在讨论长江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很担心我的家乡武汉被淹。事实上武汉附近历史上确实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 翻开史料,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武汉附近发生特大水灾[详见《宋史·河渠志》],“夏,大雨雪,江泛滥,平数十里,武昌民庐舍皆没”;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293年)汉口水溢,“漂没居民庐舍无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汉口、阳逻一带湖水泛滥,“江水逆流而上,势甚凶恶”。
近代以来,发生在武汉的洪灾仍历历在目。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汉阳落暴雨如瓢泼”“水深及胸,汉口两岸民房多淹,水深亦及民屋之多。”光绪九年四月(1883年)阴雨连绵,武汉三镇河水大涨,“汉口水势尤盛……城外诸庙多被淹没”。 那么,古代的汉水是怎样的河流呢?它和今天的汉江有什么不同吗? 先秦两汉时期的汉水古属长江支流,发源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称嶓冢水,向东穿越秦岭山脉,进入今天河南省西北部,经洛阳东南向注入黄河。西汉时期,汉水改道东流,经襄阳南进入湖北省,经襄樊市北、襄阳市西折向北,经过武汉市西部,最后汇入长江。
东汉以后,汉水再次改道,唐代以前逐步东移至今天郧县一带,形成了汉水北源丹江口水库,也就是今天的汉水源。而今天的丹江口水库以下段的汉水又称汉江河或者汉江。 唐代以后,由于汉水上游陕西与湖北等地雨水增多导致湖泊沼泽面积扩大,汉水长满水草,鱼虾丰富,芦苇丛生,航道淤浅,船行缓慢。元代以后,随着襄阳等地人工凿井采地下水,汉水中含沙量增大,河道逐渐淤积,航道更加狭窄,水运日益衰落,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航运作用。
到了近代,由于自然降水变化加剧了河道的水土流失,加之修建水库蓄水和围湖造田使水源减少,汉水的含沙量和淤积速度都大幅提高,水运作用基本消失,仅留下少数运河段可供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