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元字属什么?
五行的“行”,古字作“𨰾”,从金从彳,意思是金做成的道路;《汉书》和《周易·乾》皆云:“大哉乾乎!刚健中正,充塞宇宙。”这里的“刚健中正”的“中正”就是“𨰾”,其实就是道路的中间,即现在常说的“中线”的意思。因为人体的中线是由督脉(任脉相对)所组成的,所以中医里常常提到中气、气虚等。 “元”是第一个汉字,也就是最初的、开端的、开始的意思。那么,把“行”放到“元”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万事万物开始的时候都是刚健的,都是有生命的,这是中国哲学关于“有中生阴”的解释。 所以,在易学界,经常用“元亨利贞”四个字来表示四德,代表四季,也可以用来表示四个时间点——凌晨一点至三点为寅时,此时草木发芽叫做“元”,黎明五时至七时为卯时,太阳升起叫做“亨”,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巳时,万物茂盛叫做“利”,下午十五时至十七点为未时,天气闷热叫做“贞”。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就可以给“五行”一个定位了:木火土金水,正好对应着春夏季,或者寅卯辰巳午未;而五季中的每一季又由七个农历月份组成,每个月份都有它的“中气”——立春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雨水立春惊蛰……如此反复,周而复始。
“五行”就这样被安排在四季十二个月份里了。 月上起节气,然后排布干支,得到出生时辰后,再根据时辰推导出的天干与地支,就可以确定命盘里的五行情况了。 这样,“人生天地之间”的“间”就被分成“上、下”两部分了——“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而阴阳又是互根的——没有阳就没有阴,没有阴也就没有阳。于是,“五行”就有了自己的位置了。
当然,这不是终点。如果以“年”计算,一年其实可以分为春秋冬夏四段,每段三个月,这样我们就有了八节:立春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如此循环。如果把八个节令分配进八个时间单元内,每个时间单元就包含了一个季节的两个节气,那么,每个五行就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各有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