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属什么五行?
这个属于中医五行的起源问题,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中有“五行”说,但他所说的“五行”并不是后来道教或者巫师所用的概念和系统,而是指五种物质元素:水、火、土、金、木。他还解释了这五种元素的性质和来源:“所以知五行者,谓木、火、土、金、水是也。此五常(仁、礼、智、信、忠),是生五色者也;五色所以为五方,所以为五帝,所以为五时,所以为五声,所以为五味。南方之色曰赤,故曰炎帝赤帝;中央之色曰黄,故曰黄帝;东方之色曰青,故曰青帝;西方之色曰白,故曰白帝;北方之色曰黑,故曰黑帝。五行之方所,各因其色焉。……木生于东方,形于东南,根于东北,实于南岳,叶于西郊,花于西北,子实外虚,尾生于北,形渐消长,周而复始。”“五行之气,运行无休。” 这里的水、火、土、金、木与今天的五行理论完全不同。
到了西汉,司马迁作《史记·律书》:“太初元年,天子始建太岁。岁星起于牵牛,盛于河鼓,末见于鹑首。中始于甲申,尽于癸卯。”他依据古代星象学说提出了“五行”的概念并用来解释宇宙规律——“行”即“轨道”的意思。他说:“木,春生,火夏长,金秋收,水冬藏,如此循环往复。”又云:“木居左边,火居右边,金居前面,水居后面,土居正中。”还云:“木其性为仁,火其性为礼,金其性为义,水其性为智,土其性为信。仁能爱人,礼能敬人,义能为人,智是能知,信是能守。” 这是“五行”概念最早的文字记载,并且带有很强的天文色彩。
那么后来的中医用的“五行”是什么呢?是汉代的五行——金代表西方白昼,木代表东方白昼,水代表了北方黑夜,火代表了南方黑夜,土代表中间日夜交替。这种观点在唐代的医书《灵枢经》中仍有记载。然而这种观点很难自圆其说。比如白天有昼夜之分,夜晚怎么会是黑色的呢?另外,古人把黄道附近的星座分为十二宫,每个宫代表一个月,分别标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唐书的说法,南方是朱雀七宿,西方是白虎七宿,北方是玄武七宿,它们分别代表着火、金、水的五行属性及阴阳变化。但这样的分法到清代已经被证明是错的了,今人已不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