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入恒何解?

孙忱率孙忱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贤把宇宙万物归类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称为“五行”。 “行”者,“变化之行”也。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比如,天在上,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地在下面,有一个中心,四面八方都是角度的分界线——这就是木在中间,金水火土分设四方的形象描述。 这是一种宏观的运动形态描述。

再一种描述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器(生命)。这种形式上的描述,其实还是上面的那个抽象的宇宙运动模式具体化到某个特定的生命或非生命物体的运动形态上来了。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既代表了某种运动方式和过程,又代表了某类事物或现象,还是代表了一类阴阳属性相对应的事物和现象。 在中医体系里,五行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了,用来解释天地万物的相生相克相荣衰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等等。

现在人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五行,大多是这个意义上的五行: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是相生还是相克,是旺还是衰弱,全在于各元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述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就是: 生我者与我生的为阳,克我者与我克的为阴。 这个理论,被古人运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诸如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归纳分类,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划分,甚至连中医针灸的穴位都会考虑进来。

我们可以说,五行是中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之一,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的一个标志。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中。

漆钰欢漆钰欢优质答主

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知者之谓”是贯穿全书的思想核心吧,五运六气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五行”在传统中医学里不是单纯的五个天干地支五行,而是指五行所化生的五运和六气化成的风、火、湿、燥、寒、水六种气候特点,以及天地之间的万物类象的归纳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六》中提到:“木曰敷和……土曰承平……”,也就是说木属木主升,土属脾主降;又谈到金曰坚成……水运厥阴……土曰资生……水生木…火生土等等,就是说金与水的运行规律是相对的,而木与火的运动则是相对相反的了(这涉及到太极与阴阳的概念);最后还提到相火……君火……少阳……少阴……太阴……厥阴——这里涉及到了中医中的君臣佐使等概念了,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总之《内经》是在讲天人合一的理论框架下的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被运用到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上,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针灸推拿药物养生这些治疗方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