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入恒何解?
先贤把宇宙万物归类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称为“五行”。 “行”者,“变化之行”也。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比如,天在上,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地在下面,有一个中心,四面八方都是角度的分界线——这就是木在中间,金水火土分设四方的形象描述。 这是一种宏观的运动形态描述。
再一种描述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器(生命)。这种形式上的描述,其实还是上面的那个抽象的宇宙运动模式具体化到某个特定的生命或非生命物体的运动形态上来了。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既代表了某种运动方式和过程,又代表了某类事物或现象,还是代表了一类阴阳属性相对应的事物和现象。 在中医体系里,五行的概念进一步细化了,用来解释天地万物的相生相克相荣衰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等等。
现在人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五行,大多是这个意义上的五行: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是相生还是相克,是旺还是衰弱,全在于各元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述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就是: 生我者与我生的为阳,克我者与我克的为阴。 这个理论,被古人运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诸如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归纳分类,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划分,甚至连中医针灸的穴位都会考虑进来。
我们可以说,五行是中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之一,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的一个标志。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