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属于什么五行?
古人对于五行的划分,最早可追溯到伏羲时代。 据说当时伏羲氏看到天上日月星辰的变化而得到灵感,将八卦中的乾、坤,分别代表天与地;离、坎则代表了阴阳二气;震、巽则象征了风和雷等等;艮、兑则象征着山和泽。 在《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五福”、“六极”的概念,即所谓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疾,二贫,三难,四恶,五弱,六贫困绝灭。” 而根据后来的学者研究认为,这里的六极其实就是六亲的代名词(六亲即父、母、兄、弟、妻、子),而这里的五福其实也暗含着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中的四种。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古人在很久之前便已经意识到了天地间金木水火土这五大因素的存在,并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后来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之说呢?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古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无非是因为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的规律存在。比如说水可以生木又可以克火,这是因为水是浮于上的所以可以滋润树木的生长同时又因为火的特性便是向上窜所以可以扑灭火焰。
而在古人的眼中则是,水在地下是阴,火在地下为阳,二者相遇则会形成新的事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万物之灵)。
因此古人便将这一现象称为“相生”或者是“相容”关系,反之被称为相克或者是不相容的关系。 所以说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只不过是一种猜测罢了。 至于五行是如何被运用到书籍领域之中来的,这个倒是有迹可循。
首先我们知道的是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历史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所以人们在创作或是出版一些作品时都会将五行理念融入其中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效果。 例如道教就十分看重五行中的木属性,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木头制作而成的,因此在修道之人修炼的时候也会着重练习木属性的功法以便提升自身修为。
另外我们也能在很多古代典籍中找到关于五行运用方面的表述。如明朝末年著名思想家李贽所著的《焚书》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来论述五行之间的关系: “.....是故木生于火者也,犹人之生也;火死于木者亦犹人死于物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木是由火炼制出来的;而火却又是木的克星。所以说世上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有其相生相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