敉字五行属什么?

候思阳候思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敉,读作mǐ,本义是安抚、安定。《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抚也”。徐锴系传里进一步解释说“以手抚之,则安平矣;以言抚众,则众悦服矣。”《诗·大雅·民劳》中便有“爰始爰谋,聿曰敉宁。”的记载。 该字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实际意思,仅在古书中出现,主要作为动词使用,常做“安抚”“平定”讲。如《尚书·汤诰》中有“王若弗弭封,绍膺大命,莅登统位……罔有攸恤。”

一、部首部首:攴(pū) 部外笔画:6画 本意:小篆字形,以手执杖,表示敲打或惩罚之意。

二、基本字义1. 抚摩:“昔先王既~群臣庶民”。2. 安定:“绥~万方”。3. 停止:“年岁~食,莫府悉登”。4. 古代称粮食收成的年份:“高祖六年,~定五百一十万斛”。5. “敉”没有实际的意思了,用作动词时都带有褒义词的色彩,多含赞扬和安慰的意思在其中。

三、字形演变 甲骨文中“敉”字的形状与金文的写法大同小异,只是中间的一竖变成了短横,同时上面的一竖也向下延伸到了右侧,这样才使得整个字形更加端正。 小篆的写法与金文相似,只是中间那一竖又变长了回来。隶书、楷书承袭小篆笔法,只是中间那一竖变得更加笔直挺拔。

四、相关词语【敉公】旧指天子。 【敉宁】谓安定了下来而天下太平。 【弭定】亦作“敉定”。谓安定。引申为平定了叛乱,结束了战争。

五、典故出自《尚书》 《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帝位,丕丕乃展,厥厥甫卿士,懋乃德,昭乃嗣,继乃辟,俾侯于下,上下咸怿。’岳曰:‘哉!臣敢辞。’曰:‘往钦哉!’乃访诸虞、夏、商、周之遗典。永观厥成。肆汝小子命,惟时叙功,式厥一面,允答万邦。咸怀百福,不逆于时。’厥即位,明庶政,远远迩人,肇允兹道,穆穆翼翼,克广德心。轩辕氏应期而兴,修德振武,治五气,艺五种,抚万邦,率万国,黎庶兆民,咸遂各得其所。” 唐孔颖达疏:“谓巡狩四方,至岱宗而禋祀,至于四岳,皆巡狩所经,故特云巡狩至四岳也。” 《书·汤诰》:“用敬结祉,俾惠无荒,俾辑睦,百僚师师,千品庶绩,百工威仪,庶政谐和。” 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之三:“使陛下罢此二人而不听用边将之言,使天下知其言之妄而无以动人主之心,则众人虽欲有所谋议,尚可以理争之,未有决然而行之者也。今夫议者,已少矣。” 元马臻《送刘希孟赴江西提举序》:“矧其学行文章足以表襮宣著,使人乐观而慕慕焉,吾犹有赖以敉宁我民物耳。”清俞樾《春在堂杂文》卷六:“盖古人所谓敉宁者,非徒息兵而已,必使民知上之恩洽,下之情孚,然后敉宁之道尽。”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试百鬼》:“明皇不豫,夜梦魔出宫阙,遍於世界。明日,以问太史。太史对曰:‘陛下圣体不安,皆是魔障所为,请遣使者於江陵城边建百魔祠,以禳魔孽。’” 李劼人《死水汇谈》第四章九:“那时军阀割据,彼此间不是敉平,就是交战”。

优质答主

这个“敉”字的繁体字是“敉”,五行为火。 《康熙字典》解释为 “《字汇补》古文弭字。注见部三画。又《集韵》《类篇》弥夷切,音弥。抚也,安也。” 《广韵》解释为“弭、敉,同。平声。《周礼·大宗伯》‘弭六师’。疏曰:谓止其进退。《汉书·刑法志》‘弭盗贼’。注曰:弭,止也。《前汉·王嘉传》‘弭灾眚’。注曰;今文作敉。《说文·示部》‘敉’字解云,‘施也’。《庄子·天下篇》‘弭祸乱’。注曰:与弭同。” 由此可知,古代的“弭”字写作“敉”或“咪”(简化字),而现在的“弭”字读音却变成了mǐ. 这都是文字演化过程中的正常情况(虽然也有误读的可能)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