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在五行中属什么?
五行的生克制化,实质就是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运动的客观存在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如木的曲直运动,火的燃烧、散热运动等;这些运动都是通过物质的存在形式来体现出来的,不同的物类对同一事物有相同性的认识也有差异性的一面(这就是物之相异的根原)。故此五行在不同的物体上的运动表现形态是不同的。 古人观察自然发现:金木水火土与物体的运动是有联系的,于是将五种物的特性抽象出来做为一种符号,用来描述不同物体属性的符号系统即称之为五行。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 《尚书洪范》里记载了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五行事象“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最早的有关五行的记载。 何为五行? 简而言之,古人把世界万物的组成划分为五大元素,这五大元素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此维持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便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原理。 何谓相生相克? “相生”即相互滋生、促进的关系,如木生火,因为树木的燃烧而使树木得到了传燃。水生木,水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 “相克”即相互制约、抑制的关系,如金克木,由于金属刀具可以砍伐树木,火克金是由于金属容易被火烧熔,土克水是因为土能堵塞水流等等。 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相生是促进,相克是制约!
从以上可以看出,五行是自然界五大元素的特性,并非某一类物质的专有属性。比如:金不是铁、银这类金属的专有名词而是指具有坚韧、肃杀等特征的一切金属的总称;木也不是指森林里的木头,而是一切具有生长、条达特性的物质的概名,同理土也不是沙石泥巴的代名词而是具有生化、长养等特质的一切材料的总称……所以古人的这个思想实在是太高明了!他们不但把万物的共性归纳出来了还赋予了它一个很好的名字——五行。
五行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古代有一个理论叫做“气化说”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天地未分之前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的混沌体即“气”,这个“气”经过漫长的演变分化产生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产生了五行之气,五行之气相互作用产生了世间万物。用现代科学的说法就是:世间一切物质均是由分子组成的,原子是组成分子的最小单位,原子内部又有更小的微粒,古人称为“气”。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这一套理论呢? 因为这套理论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和认知水平。首先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样便解释了世间的矛盾所在;其次人们普遍认为世上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无中生有的,所以有了五行就能解释世间万物产生的原因(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神鬼之说,但五行是主流学说)。再者当时的科技水平和人们的知识结构都还不具备进一步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