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字五行属什么?
“攴”是甲骨文,金文的写法如下: 小篆的写法如下: 《说文解字》的解释如下: 攴pū, pó , qú ① 用棍棒敲打;击打:~伐|~击|手~足踢。② 古同“扑”,用作动词,意为拍打、扑灭。 ③ 用于表示次数少而时间短暂的举动:打三~四下。④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的方式:~酒。 本义为:小木杖,又指用手或器具敲击;引申指敲击的声音和动作及用作动词时的敲击之意,再引申指打击等意思。
部首:攴部外笔画:0总笔画:4 五笔86&98:WNNN仓颉:OHU笔顺编号:3215 四角号码:80712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B58 ● 攵 pūㄆㄨˉ ◎ 同“捕”。用来记录汉语中的合音词。如:“吃pō(扑)”,读作chi,是“吃饭”的意思;“喝hē(喝)”,读作he, 是“喝水”的意思。
《康熙字典》解释:【子集中】【手字部】攴 ·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𢑂【廣韻】蒲沒切【集韻】彼沒切,音撥。【說文】小擊也。从手攴聲。【徐鍇曰】以手小擊之,故從手。 又【玉篇】持執也。【易·繫辭】執厥中。 又【周禮·天官·司服】大喪,共冕與衣緤袍。【註】緤袍,謂不裼袍。【疏】緤讀爲誄。誄與裒聲相近,詩云:爲謀爲毖,亂之所以誄。是以經傳皆以誄為敛。 又【爾雅·釋言】擯辟,排也。【註】今人謂逐之使出也。 又【正韻】破亦借作攴。
○按攴字,後人以爲止符點無足取,故廢而不用。至漢晉時仍用之,如孔融与曹公書曰:君侯體太倉倉之規矩。李充論書表曰:王右軍作書,雖小如針芒,皆欲懸臂獨運,不復舉腕折鍔。此二語,正今所見石本《王羲之書陽春帖》也。則唐後人書此帖,乃自加改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