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的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铄”是金属熔化的意思:金黄流也。 从金,乐声。许慎认为“铄”从金,因为它的本义就是液态的金(或铜),读yuè;而“乐”的意思是通过演奏音乐使别人快乐——显然不能和金的本意联系起来,所以许慎认为“乐”是声旁假借字而非本字。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今人谓流动为乐音,汉俗犹然……”也就是说,东汉时期人们还都习惯用“乐”作本字,把“铄”当作“yuè”(现在一般认为是“luò”)讲。 而到了唐代,人们普遍开始使用“烁”来表示这个意思是流动的金色液体。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说文解字音义》中有这样的解释:“铄又作爍……唐人皆行此二体,惟旧史犹存‘铄’字……《集韵》亦云‘今行作爍’”。可见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铄”用作动词时念作shuò(或yào),当它作为名词指金子或金属熔化时念作luo(或yue),“火烁金为铄”中的“铄”就念作shuò(或yào);而当它作为形容词时指像水般流动的样子时就念作shuo,“金不铄兮山积”中的“铄”就念作shuo。
那么为什么在唐朝时人们要放弃掉“铄”而改用“烁”呢?有观点认为是由于“铄”字的结构存在错误,即部首应为“金字旁加各”(或者“金字旁加吕”)而不是现在的“金字旁加乐”——但现代汉语字典仍以“铄”为正字,所以这种论断有待商榷。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不断演变,人们逐渐发现“铄”字中的“乐”和“铄”的本义联系不上,于是便不再将它视作本字而改用“烁”了。于是原本用来表示流动的金属液体的“铄”变成了一个形容光辉闪耀的形容词,而新的用于表示流动的金属液体的字则成了“铄”。
至于段玉裁所说的“今人谓流动为乐音”,我认为应该是指“乐”的假借义被保留了下来并沿用至今,而其本意却被人遗忘了(虽然现代还有人提出“乐”应是声旁)。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古书中出现的“铄”字绝大部分都应该写作“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