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五行属什么?

柏棠桐柏棠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认为“颐”的本义就是“腮帮子、下巴”。段玉裁注解说,古代的礼节是“行不履阶”,上台阶的时候,要稍微用脚尖蹭着地面上去;下台阶时则脚后跟着地。这样走路显得比较稳重。但是人老之后,上下台阶就不方便,尤其是下台阶的时候,需要手扶着台阶才能下去,这就叫做“颐”。所以“颐”的本义其实就是下巴。后来就用“颐”来指称下巴了。

关于这个字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许慎解释说左边是个“台”不是“田”,右边是“舌”,不是“言旁”。我在做古文字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者对许慎的解释有所疑议。比如陈炜湛先生在《汉字构形学概论》中就说这个解释有错,他认为是“台”是“延”的省体,“舌”表示与嘴有关。其实我觉得许慎的看法是比较可信的。毕竟我们看到的金文和小篆形体都是这样的,而陈先生的看法则是从隶书开始(也就是汉朝末年)才变成那样子的。既然金文、小篆都没有变,就说明原来就是这么写的。而且我认为“台”和“延”虽然都有“延长”的意思,但区别也很明显,一个是强调延长之意,一个强调的是延长之状。所以还是许慎说得靠谱一些。 另外,在《说文解字》里还提到“台”的一个引申义——楼台。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

“颐”作为形容词,表示“大而下垂的样子”,还可以用来形容表情——“微笑”叫做“颐笑”“嘻笑”称为“嘻颐”。由于古代礼节规定不能踩到门槛进门出门,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个词叫“颐门”——门的两侧。又因为古人习惯以左为尊,因此通常说的左侧和右侧实际上是“东隅”和“西陲”。 “颐”作为动词,则表示“养”,比如养精蓄锐叫做“养颐”等等。

《道德经·第十六章》里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在这里把“柔弱”当作一种美德,并进一步把这种“柔弱”理解为生命的状态的一种表现。这其实跟先秦道家哲学里的“道”的观念有关系,所谓“道”是一种虚无缥缈不可名状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却又体现在万物之中,体现于自然变化之间,它是天地万物的母体。所以我们只能体会它,认识它,却无法完全抓住或描述它。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追求这样一种形态呢?这其实是古人面对生死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思考。他们发现在自然界中,凡是生命力旺盛的生物往往呈现出一种“柔软”的状态,越是柔软的生物就越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他们还认为凡是在天地间生存过久的生命往往会变得僵硬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坚硬而死,柔弱而生”的原因所在吧。 所以,对于古人的态度来说,与其说是他们追求这种形态,还不如说是他们在追求这种境界罢了。

优质答主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智者之养生”条目中提到,智者不忧、不惧;而愚者则多愁善感(忧愁)——所以这里的愚者指的都是内心世界空虚的人,因为缺,所以他们才去追逐那些他们以为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因此我猜测这个字可能属于阴或者阳中的一个属性。

当然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这五个字就有点意义了。但是,毕竟只是猜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且为孤本见解,欢迎指正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