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五行属什么?
1. 《说文解字》释“膳”为:“进食也”,段玉裁注曰:“凡进饮食之器则谓之‘馔’,陈饮食於席上则谓之‘设’,以酒食进人也谓之‘进’;自进食者言之谓之‘膳’,自主人馈人谓之‘羞’,自宾客受飨受羞之称亦谓之‘羞’”。又解释道:“从歺(è)、食。‘歺’或作‘残’。会意。歺,古文作‘厄’。”许慎认为“膳”的本义就是吃饭。
2. “膳”与“餐”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是同源词,“是同一个字的分化,在意义上也是一样的”,“表示‘饭食’”[6],也有学者推测两者并非同源,理由是“古汉语中凡言‘一食’‘三饭’‘九饭’等皆是饱足之意而非饭量概念……而用数词修饰‘餐’‘飧’‘饭’时总是指代一顿餐食而言非泛称饭食不可”(即前者指一顿饭,后者指饭吃) [7]
3. 关于“膳”的词源意义学界意见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膳”本义即是进食的意思。如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认为“膳”之本义就是“进食”,并举《论语·乡党》中的“膳于君”为例证加以说明(此乃引申意义)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膳”和“餐”同源异流,本义都是吃的意思,且皆来自“啖”“餐”两字。如刘利红在其论文《论〈说文〉及东汉文字训诂研究的问题》一书中就持这种观点并举出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8]。 第三种观点认为“膳”由“餐”演化而来,但“本义不是吃,而是进献食物”,“它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9]
4. 在甲骨文中未见“膳”字;在金文中“膳”字出现频率较高,一般用来表示进贡物品,如: 毛公鼎铭文中有“王飨宴右廪大膳”一句,其中“膳”即用作动词,表示进献膳食,显然此时其含义已与西周中晚期的含义一致了。
5. 据上述分析,可以确定一点的是:金文中“膳”的含义与西周一统以后“膳”的含义是一致的,都表进贡之意,这也可以印证西周一统后开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史实吧!
6. 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对于帝王的“进献食品”有着不同的称谓,有的称为“膳”,有的称为“饔飧”,有的称为“饔飱”。这些称呼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进献的食品。比如《左传》载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 “夏四月戊寅,公孙敖卒于齐。庚辰,公遂如莒,欲事齐侯。仲虺之子尚为莒子,驷歂杀之…于是齐人杀隰朋。秋七月辛酉,盟于亳城北,始会诸侯焉……”这里的“饔飱”就被称作食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