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算五行?
《五行学》是研究宇宙自然规律及其与社会人生关系的学说,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和基本原理。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生长和衰亡,其本质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的元素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五行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中。 五行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五行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密切关联。因此我们要探讨古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发展成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对今天乃至未来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作用。
在古代的许多著作中都曾出现过关于五行学的解释。例如《尚书·洪范篇》有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就是说,在古人的心目中,整个自然界由水和火构成了生命的起源(或称“先天之元炁”)而以木为生机(或称为“后天之气),以金为刚气,以土为中气。从这种观点出发,古人把世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归约为水的流动,火的燃烧,木的生长,金的收敛和土壤的形成等五种形式,以此来解释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反”字。五行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所谓的相胜和相生两种状态来进行表述。所谓相胜就是说某一事物具有克制另一事物的作用,称之为胜,如木克土等等。那么什么是相生呢?也就是说某一事物有促进其他事物生长的能力就叫做生,比如水生木等等都是属生的含义。
我们常说中医治病讲究“对症下毒",这里的“症”指的就是病象,也就是病人发病时的外在表现。所以中医要治疗的是表象而不是实质性的病因,因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和发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症状来判断病情属于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治愈疾病了。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分析是有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的,但并不能够绝对地证明五行说的正确与否。但是,不可否认,五行学说确实能够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信息,这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本身,而且与其相关领域知识密不可分,尤其是生命科学更是如此.而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就包括对其基础理论———五行学说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