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字五行属什么?

巩泽鹏巩泽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汉字本义来解,“棕”的本义就是指“棕榈树”。 《说文》曰:“棕,楚之木也。所以御暑,故谓之棕。象其皮理,头稍曲而尾会意也。楚,或省作荆。”“榈,棕木也(《广雅·释木》)。” 也就是说,在许慎时代,“棕”和“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竹”字头表示的竹子,“木”字旁的则指树木;“棕”(zhuōng)是棕榈树的木材,“榈”(lǘ,又写作“栌”)则是棕木、槟榔木之类的木料的意思(详见下文解释)。不过到了现在的字典里,“棕”和“榈”已经是一个意思了——都专指棕榈树的木材,即现在常用的“棕垫”的原材料。 而《说文》所说的“荆”即今之“棘”,是一种带刺的小灌木,用来制作荆条椅等,与“榈”无关。可见,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个“棕”字,实际上已经与它的本义相去甚远了! 但有意思的是,“棕”字的字形却很好地保留了原义——“像棕榈树皮的样子”——只不过我们已不常用它来表示这种植物了而已。

至于这棵棕榈树,则被现代汉语词典归在了“木”部,但实际上它属于禾草类植物。因为这一部中还有“秫”、“稷”这样的谷物,以及“稻、粱、黍、麦、菽、稷、粟”这些谷类名称,再加上一个形态特征不太明显的“麻”,所以就自然地把它归在了这里。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它是属“木”部的,理由很简单:它与“樟、楠”这样以枝干为特征的树木不同,不能以形状区分,只能凭功用归属——既然它可以做木床、扇子、棕绳等,那就是属“木”啦!哈哈……

再说一下“棕”的读音。现在一般读zōng,但按照现代语序原则,“棕”应读作“丛”才对啊(就像北京人把“面粉”叫“粉面”那样),怎么反而成了“宗”呢?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面也有个故事。 在明代,“棕”的声母还是典型的尖音字,跟“丛”一样都是c-音;但在清代,随着入声的消失,它变成了zh-音,就跟现在的“宗”一模一样啦!

顺便说一句,今天普通话里的尖音字大多都已发生了声母的变韵现象,如:知→只、诗→师、初→书等等,只有少数仍在沿用古音,诸如“才”→caï\caai\cai\cê/sāi\céi,“从”→cong/cung,“冲”→ciong/tsong等。 那么为什么其他尖音字就都变了呢?唯独“棕”还保留着清初的语音面貌呢?原来,根据语言变化的一般规律可知:当一个方言中存在多个尖音字,且它们所发的声母各不相同的时候,那么其中绝大多数都会发生变韵现象,仅有一两个例外的情况是正常的。比如: 南京地区存在大量尖音字,而且它们的发音各有区别。因此,除“宗”之外的其余34个尖音字全部发生了变韵,而唯独这个“宗”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发音特点。 同理,北京话中的所有尖音字也都发生了变化,唯有“棕”字是个特例。这是因为当年北京城受金陵官话的影响较小,导致它没能发生变韵现象的缘故罢了。

乔发科乔发科优质答主

《五行》中,没有“棕”这个字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变化和功能,并形成相生相克的关系。 “生”是“生发”“生长”的意思 克”是“克制”“战胜”的意思 “水生木”“木生火”“土生金”“金生水”“水火土都不可能相克的。而其中任何一行的过分都是有害的。所以古人又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都不过分,阴阳彼此均衡。

关于“棕”这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可参看百度百科词条“棕(中文学名)”——“棕”指的是树的一种颜色,不是指某种树种或树木。这种颜色的树叶,我们叫它“红棕色”或者“橄榄绿”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