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五行中属什么?
一、“源泉”二字,按《辞海》解释是:①水流初出山地;②比喻事物的源头或发生的根本原因(多用于比喻)。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源”的本义就是“水初出的地方”,即“水源”之义。这个意义可以追溯到金文时期。
二、根据甲骨文的字形,“源”字的古文字形如下: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源”的古文字形象为一个“水”字在“木”下。由此我们知道“源”本义即为“有树的水流”或者说“树木下面流淌着水的溪流”。从上述字形可知,该字的上部“水”表示河流,下部“木”则表示溪流边生长的树木。
三、据《说文解字》记载: “源:泉所出也。从水原声。” 段玉裁注曰:“凡言‘所自出’者谓之‘源’……故又谓之源。”也就是说:“源于”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水流的起源处”或者“水流的发源地”等含义。例如:黄河源于青藏高原。
四、关于五行的属性归类,古人认为,五行之中每一行都具有两种对立的性质——阳与阴的对立,热与寒的对立,动与静的对立等等。那么具体到“源”这个字来理解的话,由于它是从“水”旁且位于树木之下,所以它便具备了木、火、土、金、水这五种阴阳属性中的四种属性,唯独缺少了火的属性,因此我们便可以推论得出结论——“源”属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中的“水木”两行。
所谓“源泉”乃指“水源”和“泉水”之义(此处的“泉”字当读去声)。 而在现代汉语语境当中人们使用“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这两个成语时所指的“源”乃是“源头”(古代汉语中也有“根源”一词,为贬义词),因此这里的“源”指的是“江河湖海的源头”而非“草木的根系”,因为后者的根茎部分并非“源头”而是“根部”之意。而江河湖泊都有源头,但草木的根部却不可能成为其自身的源头! 所以我认为如果非要给“源”加上一个五行属性的归属话,那也只能归属于“金水”而不是“水木”——尽管它在古代汉字体系中是兼“水土”两形的(比如上文提到的“源”的会意字“原”和假借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