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行属什么?
1、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提出,是古人依据宇宙万事万物的运行状况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和变化而来的。而五行又各具特性,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古代先民们通过对四季的变换、天象的变化及人体疾病等自然现象的分析,认为世间的一切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产生变化,这种状态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要素不断地相互生发、消亡所导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而人体的生理病理也同样受到它们的影响和控制。因此,人们可以了解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动态平衡对生命的影响,从而通过补充或抑制来调节人体的正常状态。这就是五行学说的由来。 2、五行的属性 金木水火土分别与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那么这五者是如何划分属性的呢?在《尚书·洪范》中就有记载:“木曰曲直,木性可弯曲成形,草木旺盛成长也;火曰炎上,火的特性是燃烧,温暖万物;土爰稼穑,泛指土有栽培作物之意,亦可为生化万物之意,如天地之生育化育;金曰从革,金具有肃杀的特性;水曰润下,水性滋润向下流动。所以后人根据以上特点将五行划分为五大类:木为阴,主仁;火为阳,主礼;土为中,主信;金为阴,主刑;水为阳,主动。
3、五脏归属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人的五脏六腑均分属五行,其中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相生相克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谓“生”,是指这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生长、发展过程起着促进的作用;所谓“克”则反之,意味着一事物对另一事物质约作用。在中医中,五行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资助的关系形成了人体内部的平衡系统。以心脏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原理: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正常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心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促使肾上腺分泌增加,此时心肾相交;若外界温度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就会增加,此时是心肾相战。
4、外环境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在中医学中,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和体内的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尤以外界环境的五行属性对内脏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人体的器官对应大自然的季节,而人体的情绪则受制于气候和地理环境。比如,春天属木,对应肝脏,主生发;夏季属火,对应心脏,主长养;长夏属土,对应脾胃,主化;秋季属金,对应肺脏,主收敛;冬季属水,对应肾脏,主闭藏。而在中医看来,情绪的变化与五行也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认为怒属于木,喜属于火,思属于土,忧属于金,恐属于水,如果一个人的情志过度,就会导致相应脏腑机能紊乱而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