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哲学中是非常宽泛的,它不仅是元素或物质,而且也代表一种规律、一种运行态势。《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哲学中是非常宽泛的,它不仅是元素或物质,而且也代表一种规律、一种运行态势。《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蒗”字从水从浪,本义是指水波汹涌的样子,所以字的偏旁为“氵”。但是“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指芦苇荡里漂浮的那种草(即芦荻)。这种草的枝干像芦苇,但草茎中部较粗,两端较细且锋利如剑。它常生长在水边,所以带有“氵”。它的形状像浪,所以字形与“浪”相似。“灡”“漤”等字的古字形都从“浪”而省“氵”。
“宗”,会意字。从宀(miān),表示与房宅有关;从示,表示与神明有关。本义为宗族、祖先。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从宀,示声。”“家之所谓宗者,所以序昭穆,尊祖考,立后嗣也。”古人认为天帝居于宇宙之中,他的意志通过日月星辰传达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