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之说,首见于《尚书·洪范》;孔颖达疏云:“五行者,是四时之气候,各随其时令而成其气候,春木夏火秋分金霜降水冬至土。其气序有如此,故谓之五行也。”“五行”原指五季之风化(风气、温度、雨量等对植物的影响),后用于说明各类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活动规律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界的适应等情况。 《尚书·洪范》还谈到人与社会的“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此五行者,各有阴阳左右。东方属木,厥阴主之;南方属火,厥阳主之;西方属金,太阴主之;北方属水,少阴主之;中央属土,少阳主之。”这里把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并赋予它们特殊的性质和功能——水湿润向下,火炎上,木生长,金坚敛,土载物兼有化生之功。
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行组成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五行的运动变化。中医理论用五行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行的属性分为阴阳两类,而每一行又各有不同的特性。水的特性是寒凉、滋润、向下的;火的特性是温热、升腾、向上的。木的特性是生发、条达的;金的特性是收敛、肃降的;土的特性是运化、受纳、升腾。在正常状态下,五行相生相克,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然而,人体在内外环境下极为复杂,有时会出现某一脏腑功能的异常亢奋或衰颓,从而出现阴阳失衡、脏腑不和,这样便会发生疾病。这时就可以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来指导治疗。如肝病太盛可侮脾,脾虚则病及肾;心火太盛可克肺,肺病则可以耗伤肾精……治疗时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脏腑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