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的故事?
1945年8月,何其芳从抗战大后方的重庆来到延安。这位从40年代初就向往着延安,在抗战中广泛传扬过“我要到这地方来”心愿的著名左翼作家,此时虽然已经和毛泽东会见过了,但是还没有真正进入延安。毛泽东在和他交谈中得知这位著名作家还没有见到毛主席时,风趣地说“我还没有见着你,怎么能叫见了毛主席呢。”这年10月,他来到梦寐以求的陕北山沟沟里的中共中央“心脏”—延安。
刚到延安的文人们大都会为这里与日寇铁蹄和国民党专制下迥然不同的民主自由新气象所激动,所鼓舞,何其芳也不例外。他在给胡风的信中写道:“延安是一个使我觉得亲切的、愉快的,使人兴奋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人和这里的一般革命工作者,我所接触到的没有一个不是和善的、诚恳的、活泼而努力的。这里没有‘上海作风’,没有讽刺,挖苦,讥诮,攻击(我离开重庆时重庆的文化界几乎被这些弄成了一个烂泥塘)。到处是团结,互助,活泼,友爱,努力。”但也有让这位文人很不适应的,那就是艰苦的生活环境:“这里物质方面是异常艰苦的,终天吃着小米、高粱、玉米,蔬菜很少,几乎没有。衣服的质料也坏得多,洗了不久就破。住着旧窑洞,一不小心就会从那没有栏杆的窗子上跌下来。我们还要随时预防敌人的飞机来轰炸。可是这里是真正民主,文化很活跃…”。
“文人入延安,一去不回头”。在当时抗战的中国,这是一句颇为流行而富有哲理的话。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知识分子,95%以上自愿留在了“解放区”,何其芳也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