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有什么故事?

娄惠研娄惠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战国时候,有一个名叫苏秦的策士,他到各国去游说,劝他们和纵相亲,抵抗秦国。

最初,他到秦、燕、韩、赵、齐等国去游说,想向那些国君推销他的计策。可是他历尽艰辛,跑了好多地方,用了好多口舌,还是不能说服那些诸侯王听信他的“合纵”计策。弄得苏秦是“书囊腐,舌罢。吃不得而归,羸(léi)縢履蹻(qiào),负书担橐(duó)”。衣衫破烂,人也疲乏不堪,他回到家里,父母妻嫂都不理会他,把他当作是惹人厌之物,看不起他。他自己也懊恼地反省道:“岂不也是我自己的缘故吗?读书人能以他的谋略游说人君,就要做卿相,治国安家,能立大功、成大名。像现在这样,说不到人家君王的心坎去,落得这样狼狈,也是活该。”

苏秦很不快乐,埋首苦读,有天夜里,他掌灯读书,已深夜了,人困倦了,书也读不下去,不禁打起瞌睡来,瞌睡之中,那本正在读的书“激而射眼”,他一下子惊醒过来,觉得这样读书下去,若不能成功,誓不为人。于是他更发奋用功,每当夜深瞌睡难忍的时候,便用锥子刺自己的股,强迫使自己清醒,继续苦读,因此后来人叫这种勤奋苦学的方法为“刺股”。

经过许多日夜的苦读之后,苏秦自以为研究出了救国救民的绝“计”,便再次离开家,到外面去推销他的计谋。结果这一次成功了,他到了赵国,赵国人对他十分客气,于是他游说了赵王。又经过一番艰难的说服工作,终于使赵王相信了他的“合纵”计谋,封他为赵国的相国,而且“兼六国,连横亲,为从约长,北报(音白)于燕,南致(音至)为楚,西说韩宋间,三国折节受约。”苏秦的合纵计谋完全实现了。“北报燕”一句是说,燕王去迎接苏秦,还给他送了一百镒(二十四两为一镒)的黄金,一百双白璧,十对骏马,还亲自到苏秦的门前,给他拉车,绕道周行三次。

于是苏秦荣归故里,他的父母妻嫂,都到大门口远远地等候。他的妻嫂又卑又下地爬着,给苏秦捧饭。

当苏秦看到这情状,不由叹了一口气,对嫂子说:“当初我回家的时候,嫂子是那么横地待我。如今我回来了,你又那么卑屈地给我捧饭。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嫂子,赶快伏在地下,贴着地,磕着头边退边谢道:“因为我看到你现在荣华高贵,所以如此呵!”苏秦说道:“你说得对,看来人贵了、有钱了之后,连亲戚都会惧怕你了,何况其他的人呢。”这就是成语“一贵万高”的来历。

后来,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做事要有备无患,要有远虑和主见,有了厚的根基,才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