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夜曲的故事?
1782—1861年。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曾在欧洲许多国家演出并教授钢琴。有5部钢琴协奏曲及15部华丽的乐曲流传于世,他创作的钢琴"梦幻曲"是妇孺皆知的保留曲目,曾长期作为许多钢琴家的保留曲目。由于他经常在夜间创作,1830年他为他的老师伊席.车尔尼创作的钢琴曲命名为《降d大调钢琴夜曲》,后来他将自己创作的许多钢琴曲命名为夜曲,他最著名的夜曲是1835年的《g大调夜曲》,此曲旋律优美,如歌如泣,有非常浓郁的波兰风格。他创作的钢琴夜曲影响了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格里格、勃拉姆斯等音乐大师,使这类作品更加发展与流传。
《G大调夜曲》是菲尔德所创作的15首钢琴夜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该曲创作于1835年,是一首精致短小而又亲切迷人的佳作。乐曲以左手连续弹奏的平稳恬静的分解和弦烘托出具有波兰舞曲风格和东方色彩的优美抒情的旋律。这种左手持续重复琶音伴奏,右手优美如歌的旋律的音乐形象,被肖邦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钢琴音乐体裁——夜曲。菲尔德的这一首创被世人所推崇。乐曲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降B大调,采用3/4拍子书写,速度为行板(Andante)。在前8小节的引子性音调之后,开始了优美动听、如歌如泣的主题旋律。这一旋律由上下两个对称的乐句构成。随后出现了这一主题经过移调等手法变化后的情绪稍稍激动的复述。
第二部分以主题音调的变化形式出现,并转调为F大调,用2/4拍子书写,性质变为稍慢一些的慢板( largo)。这一乐段在两个充满热情的激情性乐句的复述之后,以第一部分主题的复现结束。随后是简短的中板(Moderato)华彩段落,整个乐曲在一种逐渐减弱的音响中慢慢消失。
菲尔德首创的钢琴夜曲体裁,被波兰音乐家肖邦发扬光大,使得这一精致而优美的钢琴音乐样式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