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浯故事鹿死谁手?
古代行围打猎,是帝王及王公大臣游娱和较技武艺的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南北朝时北朝后魏皇帝围猎,是有着盛大阵容和严格制度的,常有“群臣南郊,大阅兵狩”的记载。参加围猎的人员有执弓矢的,有持卤簿的,有率虎豹的,有驱鹰马的。《北史·列传》记述,一次“大阅兵狩”,北方少数民族的酋长们也躬逢其盛。魏主拓跋焘命令尚书令(Cù),一个能作五言诗的能人,给各酋长每人送去鹿十头,“以鹿喻各部,示意各部不能越围自射”,“使皆射之”,以示“无违命者”。这虽是“劳其远人”的一种“殊锡”,其实还是驾驭各部的手段。有的酋长可能自恃勇健善猎,颇不服气。当群臣及酋长献上打获的禽兽计万数时,有个叫余弗的酋长趁魏主欢喜之际,借机说了一段话:“陛下,今天下的鹿,惟陛下射之。”“天下鹿”三字,用的是“春秋笔法”,这实际上是说:“天下人”惟陛下役使。北魏主虽然很受用,但还是规诫说;“顾未能尽如所望,且卿之功,未有高于众者。”大意是天下的事物不能都被陛下所占有;再说,你的射鹿功绩,也没比别人高强。于是“赐帛二千匹”了事。后人便从这个典故引申成“鹿死谁手”这个常用语。后用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终于落到谁手里。谁最终取得胜利,未见分晓。后来用此语,多取最后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