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还是北京大?
从面积来看,台湾省比北京市要大一些。 但如果你问的是“首都”(政治中心),那答案就变成台湾地区比首都更大了。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事儿,什么是“首善之区”、什么是“首都”。 一般来讲,“首善”这个词儿指的就是“最好”的意思,但在这里,它特指古代京师所在地的行政区划。而“首都”则是一个现代概念,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 我们看看《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首都”这个概念是跟着政治走的,某个地方要是成了政治中心,那它就成为“首都”。 而在汉代以前,中国的政治中心并没有固定在一个城市。比如说秦朝,它的大半辈子都是在征伐中度过的,最后统一天下的时候,咸阳无疑是政治中心,所以秦始皇把咸阳称作“冀州”;但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把政治中心迁到了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这时候雍城就是冀州了——它俩都没啥地理优势,都挨着秦岭呢。
再往后,汉朝定都洛阳,这自然不是“首善”之地,所以洛阳被称为“洛邑”,而长安和洛阳之间倒来倒去,洛阳又是“冀州”了;汉文帝时,汉廷曾短暂把都城搬到渭北重镇渭南,不过这不是正规首都。汉武帝时设立了朔方郡,河套地区归京师直接管辖,为了修长城、打匈奴,还从关中往朔方移民。这样,关中平原与朔方之间的地域连接起来,形成“直道”,便于运送物资和出征。不过,这一带离京师毕竟很远,政治影响力很弱,东汉初年,这里一度成为卢芳的领地,可见并不是什么安全之地。
后来,中国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的政治中心跟打仗息息相关,经常移动,以至于经常有人批评这种“行在所”制度不够稳定,不利于发展生产。到了隋唐时代,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关中平原。
关中位于我国版图的中心地带,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这里物产丰富,可以供给京师所需,所以自隋唐直到北宋,关中都是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之一。
而台湾省的地理面貌和关中类似,都是冲积平原,周围被山地环绕,而且物产也很丰富。如果从面积来看,台湾显然比不上华北的关中或者江南的苏浙,但从地缘政治来看,台湾的地位却是很高,甚至高于同为海岛的海南岛。
这是因为:一是台湾紧扼东海与南海的交通咽喉,从海上出入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船只,均须经过此处;二是台湾土地广袤,物产丰富,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向外输送粮食与特产,如甘蔗、糖类、烟草等;三是台湾地形平坦,容易建设,又有高山作为天然屏障,不易受外界入侵。 四是台湾人口众多,具有重要的人口与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