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字五行属金吗?
城,读作chéng;繁体字的写法为“城”。根据《康熙字典》记载,城的字源是“成”,指的是“成功、成就”的意思。因此从字义上来讲,城应该属于“土”属性。 《周易·乾卦》中有“城复于隍”的说法,这里的“隍”指的就是护城河。所以古代建城的时候,首先要挖沟修筑城墙和护城河,在城内驻军,以防御外敌入侵。古人非常注重城市的防御功能,可见“城”的属性与“土”“金”密切相关。 我国最早的城墙用泥土夯筑而成,也有用木头或砖石砌成的。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的都城城墙都格外高大坚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监造皇陵的官吏负责督建皇宫及长安城,其规制之大可以想见。
汉代的城墙大多使用土石混筑的方法来加强城墙的防渗性和耐久性。至宋代,为了加强城墙的稳固性,还开始在内外墙间填入竹木增强抵抗力。明代嘉靖年间,四川巡抚在都江堰附近修建成都城时,利用河道运来大量砂石作为城墙的土料,这在古代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 古代的城墙除了起到防御作用之外,还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比如《红楼梦》中就有多处提及到城墙上活动的情况。宝玉说:“如今且别管他(贾芸)呢!明日咱们先送信家伙去,让他早早把银钱送来,我好打点打发人递信给林姑娘。”这里提到的“送信家伙”就是传递信息的旗牌,而旗牌的样式跟现在的邮递员身上所持的旗牌差不多,都是用黄纸写着“某处某衙门”,下面用红线打着“咨”或“验”字样。
古代的城墙除了作为通讯工具之外,还经常起到限制市民活动的作用。明代规定“夜则闭闸禁人通行”(《明世宗实录》),直到清初仍然沿用这一制度。北京旧话有“早五更,晚五更”的谚语,所说的就是早晨和傍晚收工时的关城门时间。
随着火器的普及,传统的凭城守御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了。于是人们在城外修筑炮台,在城内开凿地道,以防敌兵破城而入。在近代战争中,由于攻城器械的改进,城内的火器也不断更新换代,使得城墙的作用逐渐被消灭。最后残余的防御功能也在现代武器的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