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五行属什么时候?
《说文解字》:“稻,嘉禾也。一曰种之有芒。从禾,肖声”(图1)。这里,段玉裁注云:“今人专以谷属稻者非。谓其一种之而有芒可识者。按汉书西域传乌弋国者,出稻米、葡萄、天马、苜蓿。师古日:‘此四物皆出西域,后汉时始至中国。’则汉以前不知稻为何物明矣。” 这就是说,汉代以前的汉语中,“稻”是不包含现代水稻的栽培稻的,它是特指一种有芒的水生草本植物——沼泽稻(Oryza sativa subsp. glauca)。这种草,现在已极少见,在湖北一带尚有分布,多生于水边。
图2 为野生稻,图3为旱地粳稻 我们今天吃的杂交水稻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发现的,他们发现杂交优势可以大幅度增加水稻的产量,于是一跃成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但在此之前,水稻是分旱地稻和水生稻两个亚种的(现在一般认为这两个亚种属于同一种,即Oryza sativa L.),其中水生稻又称作“菰”(Gamagrana) (图4),它和我们现在吃的水稻是不同的物种,虽然都可以食用,但是味道很不一样,而且形状也比较怪异。
图5为旱地籼稻 那么“稻”这一名词是如何演变的呢?我们查看《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即可得知,它在汉语中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稻”所表示的物种是从古代的沼泽稻变成了现在的栽培稻;而它的字形的变化则是由于汉文帝时“稻”字误刻,将“草”头刻成了“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