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要平衡还是补缺?
五行,简单讲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变化。它们是世界的本原,是最原始的元素。 阴阳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而得出的两种力量——日光昼行夜伏,月相盈亏潮汐,北斗星斗柄的方向等等。它们代表了阴阳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所以,中医有子午流注、针灸有阳经阴经。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合一,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五行学说是指导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行学说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和养生领域。它在生理功能上的应用主要是“五劳所伤”,在病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五脏相关”。所谓“五劳”,在中医学中泛指由于虚损造成的病,如肾虚、脾虚等;“所伤”即导致虚损的原因,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劳累过度等。
《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五行的记载,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值得每一个人阅读和学习。 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盛衰、有相因、有相克……我们在理解和运用五行知识时,千万不要被它那复杂的数理关系所迷惑,而忽视其最根本的道理。
最本质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易行的,五行看似复杂,其实它的道理非常简单,正如自然界一样,万物都是在相生相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五行虽然代表了不同的物质,但我们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去严格区分它们的边界,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现在中医诊断中还有五行学说,但更多时候它是作为整体观念中的一个观点而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