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字的五行属性什么?
“含”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申集】【言字部】含 ·康熙筆画:7 ·部外笔画:1 ·《唐韻》胡南切《集韻》呼南切,音含。《爾雅·釋詁》涵,含也。《註》孫炎曰:涵,含氣也。《禮記·檀弓》爲其含乎?《疏》死者神識歸於內,若含於口。 又《前漢·西域傳贊》含赤如丹。《註》張騫之言曰:大宛國山出赤銅,色如丹沙,一種紅如血。俗以赤銅作器,彼中人謂之含。 又姓。明太祖時有含山人。 又州名。《廣韻》本作𠿑。東南會稽山陰縣,今屬浙江。 又《集韻》侯堪切,音亨。義同。 又《集韻》胡登切,音轟。與訇同。《詩·小雅》鏗爾,鳴矣。《鄭箋》鏗而鳴者,錚爾然,猶今雞初鳴。 又叶虛何切,音呵。《蘇軾·賀新郎》乳燕飛來,笑攜嬌縷。道傍人語。道旁人是說我輩太癡否。
综上對於“含”的解釋中,可以看出,古代的漢語“含”字是一個多音字,有“hán”“hēng”“hònɡ”“hōnɡ”“huó”“huò”“hé”七個读音,其表達的意思也很豐富。這裡面沒有任何一個音节的字義是表示五行的,因此“含”字本身不帶五行属性。
後來的人為了研究字的構形以及表達意思的變化,將漢語的這些多音字分別歸置到不同的字庫,這就造成了“含”字在今天字典字書中的情況。但其在辭書中的拼音標準並未改變,所以從古至今“含”字都只能帶給我們神祕感…… 那麼,為什麼我要費力地扒這些無用的文字史料呢?原因是我想通過查找古代漢語“含”字的字義發展史來看今天“含”字被如何使用。
我在《論「含辛茹苦」的「含」義》(鏈接)一文曾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部分探索。結果顯示,直到近代,“含”字除了表達“包含”之意外,仍然可以表達“忍受”、“經歷”等意義,這與古代汉语相當一致。因此可以推斷“含辛茹苦”的“含”字今僅指稱包含之意應該是近現代才有的表達趨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荷”字在古代漢語中也常通假作“含”,因此上面所引《爾雅·釋詁》中的“含”字,今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皆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