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的五行意思是什么?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 《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在《洪范》中,五行与阴阳一样,被视为宇宙万物组成的基本元素。 古人用五种元素作为万物的本原和构成形式。《吕氏春秋·下贤》云:“物生而后有名,故五行者,所以识名也。”
后世道教把五行用于医学上,指血液、津液、汗、尿、便,称作“五液”;在命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先天禀赋,叫作“五行禀赋”;还有中医常用的“五金”“五谷”等等,皆出于此。 那么,这五行是怎么来的呢? 《春秋命历序》说:“黄帝制五帝,始起官职,以明卿士分职而治。其卒也,以五行姓名之。木德王,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衡而治,名曰太阳矣。火德王,其帝炎帝,其佐祝融,秉令而治,名曰太阴矣。土德王,其帝少昊,其佐后土,执律而治,名曰少阳矣。金德王,其帝颛顼,其佐收,执斧钺而治,名曰太阴矣。水德王,其帝舜,其佐共工,执斗柄而治,名曰太阳矣。”
这段话大意是说,上古时期,天子实行五德终始的轮替统治,每季结束,都要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以相应的颜色来纪年。其中,木、火、土、金、水是五行的本原。 这五行是如何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洪范》又做了详细的说明:“五行,一阴一阳,谓之道。道乃天地之经纪,阴阳之根本。”这里明确提到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
具体而言,《洪范》将五行与东南西北中的地理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的五脏相配,提出“行莫大于木,居莫大于东,味莫大于酸,音莫大于角,时莫大于春。行莫大于火,居莫大于南,味莫大于苦,音莫大于徴,时莫大于夏。……行莫大于土,居莫大于中,味莫大于甘,音莫大于宫,时莫大于季夏。……” 在季节分配上,春季属木,夏季属火,季夏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
在五脏中,肝属于木,心属于火,脾属于土,肺属于金,肾属于水。 除了五脏和四季之外,《洪范》提到的“八节”(立春、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大暑、立秋)和“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土、太阳寒水),也属于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无论是天干地支还是五脏六腑,都包含在五行之中,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五行。后世中医往往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则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等,五行成为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