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字五行属火吗?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也是最早的中药学专著——《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对后世中医文献的影响极为深刻久远。 《周易》用“象”、“数”和“理”三个基本元素构建起体系完备的哲学系统。 “象”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意象;“数”主要是河图洛书与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及六十四卦顺序的数字;“理”则是阴阳变化之理、五行生克制化之道。 这些基本元素及其关系在《易传·系辞下传》里被总结为一句话——“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损盈而益谦。”这句话中的“谦”就是象征卑退的卦象,即《易经•谦卦》之“亨,君子有终”。
古人通过对宇宙万物循环变化规律的研究,总结出“天道”“地道”“鬼神道”“人道”四大类的变化法则,这四道总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彼此相互影响又各有其运行特征。其中,“天道”侧重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地道”是指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状态,而“鬼神道”则主要讨论疾病的病因病机。 正因为“天道”“地道”“鬼神道”三者在规律上相互影响且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中医在分析疾病原因的时候,通常是以“天”为主,兼顾“地”和“鬼”的因素。
例如,《灵枢•百病始生》说到,“故风从外来者名风寒,寒水之气从上而来者名为寒湿,湿土之气从下来者名为湿困;其在天地之间,寒暑燥湿之风,从四方上下左右中,无所不到。”这里风邪来犯机体,病位在外,属“天人相应”的“天道”病变;但寒邪伤阳或湿邪困阳而导致阳气不足,继而引发脏腑功能减退,这又是属于“地道”范畴,是“人”这一环节对“天道”“地道”二者共同产生影响的结果。 所以,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周易》的思想都指导着古代先贤进行深入思考并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