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对应五行中的什么?
“东方属木”这一说法是建立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上的,它是这样推出来的: 木生火,因为木燃烧产生热量,温度越高,木的枝叶就越茂盛; 而火生土,是因为高温使泥土中水分蒸发,从而形成土壤,所以土其实是由火生出来的。 可见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木火两者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 而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木火也是被克的对象,金克木,因为金属可以切割木材;而水克火,因为水能够灭火。
由此可得出结论: 木=东方 火=南方 土=中央 金=西方 水=北方 这个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因此说东方属木是没错的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说的“东西南北”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东西南北”,而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星象划分出的“方向”(即“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中有“东三宿”“西四宿”等术语,这里的“东”、“西”也不是现在地图上的方向,而是指“青龙七宿”“白虎七宿”所在的区域。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说的“东南西北”都是现代地理意义上的方位,而非上古先民们所认为的方向。 那么为什么用“东”和“西”来表示阴阳呢?这是因为中医理论中是遵循阴阳五行理论的,而“东”有“升发”之意,“西”则有“收敛”之性,“升发”相对比“收敛”更为阳刚一些,故用东象征阳气,用西象征阴液。
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古代称五方。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其中就包括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和脚下的土地,这样,就有了对四方的称呼。在殷商时期,古人们叫东方为析,南方为因,西方为皋,北方为畿。后来,由于汉字的发展与演化,在周代的时候,析(甲骨文字)写成了东,因(甲骨文字)写成了南,皋(甲骨文字)写成了西,畿(甲骨文字)写成了北,五方由此而得名。五方同五行也是相应相合的五个系统,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东方为木,西方为金,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中方为土。这是古代先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而这个总结就是古代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
方位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之一,五方与五行、五色、五味、五脏一一对应的规律,也构成了中国方位文化特有的系统。从天文、地理到人体、社会,甚至到了神话和民俗,都贯穿着方位学的思想。
从地球到宇宙,都有五个方向,人的身体内也存在着五个方向,因此,这“五方”并不是只指我们脚下的五块地方,而是指遍布宇宙、地球和人体的五个系统,它们的名称虽然一模一样,但是指称却有很大的区别。五方,东方在人的身体内指肝胆系统,在地球则指向亚洲大陆,在宇宙则为东星系;南方在人体内是指肠胃系统,在地球上指南美洲,在宇宙则是南星系。
五行、五方、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规律是:东方对应木,青色,酸味,肝脏;南方对应火,红色,苦味,心脏;西方对应金,白色,辛味,肺脏;北方对应水,黑色,咸味,肾脏;中方对应土,黄色,甘味,脾脏。